-
《牡丹亭还魂记》与《西厢记》之比较研究
-
作者:苏子裕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西厢记 西厢记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
描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两座耸立的丰碑,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两相比较:同是爱情的颂歌,但主题思想开掘的深度不同;主要人物配置基本相同,但性格特征有所不同;都是
-
《牡丹亭》评点本、改本及选本研究
-
作者:张雪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本 改编本 选本
-
描述:《牡丹亭》在评点家、改编者、选家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传奇文学语言结构自身内部规范的制定、修正和完善,实现从案头走向场上的独特历程。 绪论部分概要地介绍了《牡丹亭》评改选本的研究概况,总结其贡献
-
《牡丹亭》个性化唱词的英译研究
-
作者:任延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个性化 唱词 英译
-
描述:有个性化的唱词。《牡丹亭》的主要故事情节集中在了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身上,而他们也正是个性特征最为明显的人物形象。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分四章来分析译文中对于各个人物个性化唱词的翻译。第一章写杜丽娘唱词中
-
汤显祖文学思想的人性意识
-
作者:张祥丽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 人性意识 人性意识 情 情
-
描述:了人的最本质的生命需求和自然天性,闪耀着人性意识的光辉。在宋明理学压制人性的时代,汤显祖的出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的文学思想及作品中体现出的人性意识至今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怀着对汤显祖文学思想
-
论汤显祖文艺观的两重性
-
作者:张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文艺观 文艺观 言情 言情 澄情 澄情
-
描述:”,通过批判现实黑暗,拆穿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以现实主义文学为基本取向。“言情”、“澄情”这两种倾向看似对立,然正是这“看似对立”,引出了本文的立论基点:汤显祖文艺观的两重性。关于这一论题,本文分为三个部
-
汤显祖与遂昌独山“三叶”
-
作者:朱旭明 来源:当代社科视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遂昌 遂昌 士子 士子 交往 交往
-
描述:独山三叶架起了汤显祖与遂昌士子百姓沟通的桥梁。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爱情观之比较
-
作者:安鲜红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爱情观 爱情观 异同 异同
-
描述:1616)是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文化背景下的两位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被公认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天才文学家。他是演员、导演、剧院老板,也是诗人和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这些作品涉及了历史、政治、社会、人生等广阔的领域,具有博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中,以爱情为题材的17部喜剧主要创作于1590年至1600年期间,“这时正是伊丽莎白女王在位的时候,经济繁荣,王权巩固,人民生活暂时稳定,社会矛盾还没有大量暴露出来,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快生活,追求真理,反对禁欲主义,反封建主义。”①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描绘了人的情感和心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
人鬼情未了:浅析《牡丹亭》中的爱情模式及其文化成因
-
作者:杨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式 模式 大团圆 大团圆 拱形 拱形 体验 体验 同形同构 同形同构
-
描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历来评价颇高。本文旨从爱情这个维度切入,探寻其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成因:浅层的才子佳人大团圆模式与鬼魂复生的拱形结构,显露出作家思想的复杂性。从而最终
-
再议《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
-
作者:马迪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本文将从三方面来分析杜宝这个角色:一是杜宝为官的政绩,二是他带兵作战的成果,三是他作为父亲的表现。希望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能为杜宝"正身",还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人物形象对比
-
作者:张晓冬 吴兵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人物形象 对比
-
描述:同社会和文化对作家及其人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