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32)
期刊文章(157)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7)
地方文献 (31)
地方风物 (14)
非遗保护 (10)
宗教集要 (8)
红色文化 (4)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79)
2012(43)
2010(52)
2009(34)
2008(14)
2005(11)
2001(3)
1987(8)
1986(7)
1984(3)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8)
中国戏剧(2)
科教新报(1)
学习月刊(1)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
今日浙江(1)
政策瞭望(1)
学校管理(1)
企业管理(1)
语文教学之友(1)
回头的三种方式·写在边上·(之七)
作者:赵跃飞  来源:中国档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特殊文本  东方传统文化  生存状态  诗意地栖居  档案编纂  特种档案  中国知识分子  史料意义  作者心境 
描述:雕塑家罗丹曾说,回忆总是幸福的,包括痛苦在内。说这话的人是幸运的,信这话的人也是幸运的,说明他们的人生还算顺当,痛苦经历至少尚在心灵所能承受的极限之内。恐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此走运,对于许多上了年岁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尽管渴望相信“回忆总是幸福...
世界只一情:简论戏曲处理题材的方式
作者:史雨泯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戏曲  题材  剧作家  戏剧场面  人物性格  戏剧理论  矛盾冲突  情真  汤显祖  话剧 
描述:物可演可看的诗。戏曲的这种艺术本质,要求剧作家以怎样的方式去处理素材,营造结构呢?袁于令说:“剧场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以剧场假而情真,不知当场者有情人也,顾曲者尤属有情人也,即从旁之堵墙而观
古代新闻传播方式专论之一:木铎
作者:李敬平  来源: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播方式  古代新闻  中国古代  新闻传播  郑玄注  传播形态  周礼  历史进程  孔颖达  新闻工作者 
描述:新闻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存留过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传播形态,诸如铎、箫管、消息、布告、露布、邸报等。逐一考
热电联产应是大城市集中供热的主要方式
作者:张万托  来源:天津经济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市供热  集中供热  热电厂  城市热网  以电定热  “以热定电”  系统节能  热电联产 
描述:治理大气污染和
孔子说诗的思想立场与思维方式
作者:刘春雪  来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达政”  “诗可以兴”  “周礼” 
描述:生活在"礼坏乐崩"时代并以恢复周朝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重视诗的功用价值,以"达政"为说诗的意义基点和出发点。具体的实现途径就是以"兴"为思维方式,以道德伦理、礼义为价值归向,通过"兴"将未必尽符
刍议感悟型文章写作的训练方式
作者:张剑鹏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感悟  中学生  文章写作  作文  写作对象  历史人物  王安石  成就事业  生活中  直觉 
描述:由于对高分作文的追求,许多中学生喜欢以历史人物为写作对象,而又对这人物知之不多,理解不深,常常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的文字,表面看来,美丽可人,但内里空洞无物。于是我们提倡写作感悟型的文章,它要有事有理,还要有情,事中得理,理中见情。这恰恰是治疗中学生写作时远离生活,无事入笔、无病呻吟的一剂良方。
“研究性学习”应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者:石维香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学生  教育思想  定性  自然主义  思考  新知识  启蒙思想家  儿童 
描述:"研究性学习"只有定性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更科学、准确。一、历史的追溯——"研究性学习"源于对学习方式的思考1."研究性学习"作为"舶来品"——它源于对学习方式的思考(1)"研究性学习"从卢梭提出
古人作诗的方法及其标题和发表方式
作者:王海泉  来源:宿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标题  古代诗人  作诗  李商隐  登幽州台歌  王安石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歌传统  贾宝玉  杜甫 
描述:方法及其标题和发表方式。其中就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名人品题:宋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之一
作者:譚新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  宋代文学  士大夫  文章  名人  北宋  自信心  传播方式  名流 
描述:品题,一些文献也称之为题品,其原始涵义乃品评人物以定其高下,如《后汉书·许劭传》即云:"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为。"汉代以察举和征辟取士,对人物的品题标准重在礼义道德。到了魏晋,由于朝政黑暗,人
徐春昕: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问好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妇女博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徐春昕: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