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烈教授治疗小儿脑炎的经验
作者:安笑然 周秀玲 李光英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儿脑炎  小儿肺炎  止喘汤  王烈  长春中医学院  寒热虚实  清半夏  白芥子  重症肺炎  五味子 
描述:王烈教授治疗小儿脑炎的经验
陶渊明《饮酒》诗偶记
作者:牛敬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胡应麟  杜甫  汉魏晋南北朝  中华书局  《陶渊明集》  黄庭坚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  陆游 
描述:贫乐道。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②“一箪食,一瓢
《让轿》说“闯堂”
作者:黄光新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戏剧人物  表演艺术  川剧  《牡丹亭》  《西厢记》  戏曲人物画  《红楼梦》  历史故事剧  传统美德 
描述:《让轿》说“闯堂”黄光新画家王双才的新作《让轿》(见本期封底),布局严谨,内涵丰富,色调凝重,形象鲜明,是一幅引人入胜、启人深思的戏曲人物画。《让轿》取材于最近四川省川剧院复排推出的《春草闯堂
我国早期官教育的历史价值
作者:陈水德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民族教育  教学教法  伦理道德教育  文字  形成与发展  记》  历史价值  《周礼》  早期教育思想 
描述:的产生和完善我国先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方块体文字。但我国早期的文字却是在将遍缺乏教育的情况下,孤立地断断续续地产生,它并未能形成系统规范的文字。这可从最早孕育文字胚胎管窥一斑。如半坡遗址的陶文符号,及近期于长江流域出土的象形陶文和西安附近发掘的象形甲骨文.均属于三代以前的草创之作。然自虞夏以后,随着民族教育的兴起、文字和教育一旦结合,我国文字就摆脱了其草创阶段,而进入了其成熟阶段。我国早期教育.并非一开始就是文字教育。而主要的是靠直观式的器具教育。最初.人们以声教为形式,声教即乐教,靠日耳相传.用器乐传授。这是最易于被人所接受的便捷教法。至殷代,这种教法趋于完备,如殷代设大学、小学传教。大学田曾宗.为乐教;小学日序,为射教。射教是在乐教的基础上发表起来的,皆为器具之教。因此,殷代教育尚未完...
熊宗立在妇产科的成就初探
作者:林慧光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熊宗立  妇产科  《妇人大全良方》  不换金正气散  妇人良方  黄连解毒汤  熊氏  病证分类  陈自明  五苓散 
描述:熊宗立在妇产科的成就初探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州350003)林慧光熊宗立(约1415~1487年),名均,字道轩,别号勿听子,福建建阳人。其祖辈熊彦明为元代名医,故有家学环境。宗立幼时多病,喜
<<周礼>>中的图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续)
作者:刘克明 杨叔子  来源:地图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思想  问题的探讨  周代社会  中国古代  《左传》  《尚书》  绘制技术  中华书局  十三经 
描述:<<周礼>>中的图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续)
<<周礼>>中的图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刘克明 杨叔子  来源:地图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思想  有关问题  舆地图  《周礼正义》  科学技术  御史大夫  先秦时期  认识功能  区域界线 
描述:<<周礼>>中的图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阳明学与朱子关系新探
作者:陈声柏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朱子  阳明学  格物致知之旨  《传习录》  思想形成  “格物致知”  陆象山  宋明理学  龙场悟道 
描述:熹“格物致和”思想的比较,以企置其于王
三礼汉、异文及其古音系统
作者:虞万里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古音系研究》  《三礼》  《周礼》  《礼记》  《考工记》  段玉裁  古音  方言  上古音 
描述:三礼汉、异文及其古音系统虞万里一《三礼》汉、文术语释例二《三礼》汉、文术语统计表三《三礼》汉、文之古音系统四古方音微两汉经,有古文,有今文;两汉学,有古,有今。至其傅人,清唐晏《两汉三国学案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所想到的
作者:向思才  来源:统计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统计干部  计算方法  情况并非如此  政治家  仙桃市  广博的学识  湖北省  三国时期 
描述:《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所想到的湖北省仙桃市统计局向思才闲暇无事,偶尔读了《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感触颇深。文章说的是北宋年间大文学家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因翰林学士苏东坡恃才高傲而三考其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