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075)
报纸
(466)
图书
(94)
学位论文
(48)
会议论文
(1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79)
地方文献
(124)
红色文化
(31)
宗教集要
(26)
才乡教育
(20)
非遗保护
(10)
地方风物
(8)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
(298)
2013
(70)
2010
(93)
2009
(71)
2008
(94)
2007
(68)
2005
(34)
1996
(28)
1994
(32)
1987
(3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文化研究
(7)
书品
(6)
中国书法
(6)
中国书画
(5)
中国文化报
(2)
书画世界
(2)
社会科学论坛
(2)
北京语言大学报
(1)
社会科学论坛·上半月
(1)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1)
相关搜索词
周亮工
历史文化
明末清初
四十年
诗歌思想内容
诗歌唱酬与文学聚会
康熙
艺术交往
禁书
篆刻家
字元
篆刻
画评
贰臣心态
遗民
生平事迹
条目
士大夫
太冲
基本风格
周礼
书名号
陶渊明
四库全书
图卷
增广
四部丛刊本象山先生文集
揭暄
周禮正義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汇集详备勘别精审——评朱天曙辑校《周亮工全集》】搜索到相关结果
94
条
论《周礼·考
工
记》玉器词语系统的特征
作者:
李亚明
来源:
唐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
记
玉器
词语系统
描述:
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周礼•考
工
记》乐钟部件系统
作者:
李亚明
来源:
文资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
记
乐钟
部件系统
描述:
《
周
禮‧考
工
記》(以下簡稱《考
工
記》)是迄今所見中國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其《鳧氏》篇是中國最早的樂器聲學理論記載。本文在全面整理《考
工
記》樂鐘部件的基礎上,概括《考
工
記》樂鐘部件系統的層次性、關聯
论《周礼·考
工
记》手工业职官系统的特征
作者:
李亚明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
记
手工业
职官
制度
描述:
《周礼.考
工
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
工
、攻金之
工
、攻皮之
工
、设色之
工
、刮摩之
工
、抟埴之
工
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
《周礼·考
工
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关系
作者:
李亚明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
记
手工业
原材料
词语关系
描述:
现为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级整合的系统。
论《周礼•考
工
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系统的特徵
作者:
李亚明
来源:
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
记
手工业
原材料
词语系统
描述:
论《周礼•考
工
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系统的特徵
《周礼•考
工
记》“名-量”同词形的语义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词
量词
语义
语法
考
工
记
Noun
classifier
Semantic
Meaning
Grammer
KAOGONGJI
The
Artificer'
Record
描述:
《周礼•考
工
记》“名-量”同词形的语义基础
论《周礼.考
工
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系统的特徵
作者:
李亚明
来源:
高应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
记
手工业
原材料
词语系统
描述:
论《周礼.考
工
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系统的特徵
论《周礼‧考
工
记》兵器词语系统的特徵
作者:
李亚明
来源:
弘光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
记
兵器
词语系统
描述:
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 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论《周礼˙考
工
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系统的特徵
作者:
李亚明
来源:
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
记
手工业
原材料
词语系统
描述:
料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钮,提出〈考
工
记〉原材料词 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 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评
《吴澄的理学思想与文学》
作者:
罗海燕
来源: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
理学
河北大学
元代
出版社
描述:
后,进一步开拓,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理学与文学交叉研究的体系。这无疑给当下的元代文学研究带来一股勃勃之生气。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