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戏曲传播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原因 以“临川四”文本传播为研究
作者:王省民 辛禄高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戏剧文本  牡丹亭  传播学  不均衡  刊刻  题跋  戏曲文献  评点  马太效应 
描述:中国戏剧史既是戏剧本身的发展演变史,也是戏剧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接受改造的历史。各个时期的文人通过对文本的刊刻、改编、评点等,与戏剧家之间建立起某种文化传递关系,即他们通过对
上海群英汇 “四”载誉归 南昌大学捧回中国校园戏剧节三大奖
作者:孔爱民 张霞客  来源:大江周刊(生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昌大学  戏剧节  校园戏剧  临川四  中国戏剧  牡丹亭  演出  艺术中心  上海市  大学生 
描述:优秀组织奖,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年轻演员廖聪获得"校园戏剧之星"。
三生一“牡丹亭”:吴吴山三妇与《牡丹亭还魂记》
作者:田薇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三妇  三妇  女性读者  女性读者 
描述:代表,三人前后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女性评点《牡丹亭》的杰作——《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汤翁“四”传唱不息———第一届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侧记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昆剧《邯郸》,演员服饰靓丽。 新编赣剧《临川四》的精彩片段。 □文/图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况国祥 金秋十月,因为一场汤显祖文化盛会,抚州被国内众多汤学专家聚焦和关注
浅探“临川四”演出传播中的不均衡现象
作者:王省民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不均衡现象  传播  演出  戏剧创作  《牡丹亭》  艺术成就  汤显祖 
描述:临川四代表了汤显祖戏剧的艺术成就,它们共同构成其宏伟的剧结构形式,是我们研究汤显祖戏剧创作的主要对象,我们应该将临川四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但是,在临川四的传播中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带着想去飞翔:记中铁七局武汉公司助理会计师徐春丽
作者:王美铃  来源:建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飞翔  会计师  武汉  责任成本控制  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    项目部 
描述:她在平凡岗位上追求不平凡的成绩,严格财务制度,规范项目部财务管理,强化责任成本控制,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年轻的她充满着激情、豪情、真情,带着梦想不断飞翔。
调五音为一曲,融四腔于一剧:程烈清新编赣剧《临川四》曲谱
作者:沈放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临川四  弋阳腔  弋阳腔  海盐腔  海盐腔  新编  新编  青阳腔  青阳腔  南柯记  南柯记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创作  创作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描述:在汤显祖诞辰460周年之际,南昌大学隆重推出新编赣剧《临川四》,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新编赣剧《临川四》把《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原4本182出浓缩成4个折子一部戏,观众仅用
在大不同中寻找到相通:参与新编赣剧《临川四》所认识到的
作者:暂无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认识  当代大学生  新编  发展  时代背景  中国戏曲  现代文字  汤显祖  故事 
描述:记得第一次听到"赣剧"的时候,意识上并没有把它和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一切的中国戏曲区分,在绝大多数80后的概念里那些都只是能把一段话唱上老半天的怪调,对于一切都在以快节奏发展的今天而言是那样的格格不入。我们听的是嘻哈、爵士、摇滚,看的是英
浓缩出精华:黄文锡谈新编赣剧《临川四》剧本
作者:黄文锡 张霞客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临川四  汤显祖  汤显祖  精华  精华  南柯记  南柯记  新编  新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浓缩  浓缩  观众  观众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  剧目  剧目 
描述:南昌大学为了纪念汤显祖诞辰460周年,这次特别推出了新编赣剧《临川四》,当我接受剧本改编任务时,深感责任重大。汤显祖自创作《临川四》以来,"四"一直都是按照四个不同剧目来演的,而把《紫钗记
遇见赣剧,是一场美丽的意外:参演新编赣剧《临川四
作者:苏洁彩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汤显祖  老师  舞蹈  表演  排练  眼睛  戏曲演员  当代大学生  挑战 
描述:你知道赣剧吗?若是三年前,你问我,我会回答不知道。若快进一步,换成两年前,我会说听说过。如果是现在,我会很自豪的告诉你,当然知道,我还演过呢!我相信,许多当代大学生如我当年一样,对于汤显祖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可是对于江西的赣剧知道的并不多,本地人如此,更不用说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