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南宋理学宗师——朱熹
作者:黄坤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宋理学  朱熹  陆九渊  朱嘉  《楚辞集注》  “格物致知”  白鹿洞书院  宗师  著述讲学  《资治通鉴纲目》 
描述:)城南迁居崇安县五夫里。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中进士。二十三年,拜李侗为师。李侗受学罗从彦,是杨时再传弟子,而杨时则为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门下四大弟子之一。朱熹年轻时好佛、道之学,自入李侗之门
朱熹的读书治学方法
作者:张立堂  来源:石油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治学  朱熹  “三到”  程朱学派  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  书本知识  注重实效  穷理  继承创新 
描述:朱熹的读书治学方法
朱熹二贴考
作者:郭齐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宋会要辑稿》  《续集》  太夫人  台州  陆九渊  元元  临海县  朱熹文集  翁方纲 
描述:朱熹二贴考郭齐《三希堂法贴》载有朱熹《六月五日贴》一首,全文如下:"六月五日,喜顿首:奉告,审闻回况为慰。讯后庚暑,侍履当益佳。庙额闻已得之,足见朝廷表劝忠义之意。记文久已奉诺,岂敢食言?然以病冗
朱熹论修辞的本质
作者:李士金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  朱熹  《朱子语类》  文学批评史  一以贯之  四库全书  《楚辞》  文学观  陆九渊  理想主义 
描述:·文辞》中说: 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 噫!弊也久矣。① 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中说: 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 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②看这两位道学先贤对-味修辞作文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应该说片面性很大。但是如果处在实际的丰富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批评对于无视国计民生、专意夸饰文辞的舞文弄墨者而言,难道不具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吗?片面的真理是掌握在他们的手中的!后来朱子为了解决修辞作文与社会目标的矛盾,一方面继承了他们对文之为文的终极目的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克服了他们在对待修饰文辞上的片面性。他说: 道外有物,固不足以为道;且文而无理,又安足以 为文乎?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 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③ 道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社会、人生之道...
鹅湖之会对朱熹和二陆的影响
作者:陶跃生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吕祖谦  鹅湖  陆九渊  黄宗羲  结局  学案  陈亮  学力  前见 
描述:亮书云:“子寿极有务实工夫。”(《东莱集》)朱熹致信吕祖谦说:“子静似犹有旧来意思。子寿言其虽已转步,而未曾移身,回思鹅湖讲论气势,今何止十去七八耶。”陆九龄死后,吕祖谦又致信朱熹说:“陆子寿不
朱熹和陆九渊的异同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世界本原  认识论  人性论  客观精神  伦理观  系列问题  知觉  封建伦理 
描述:鹅湖会上,朱熹指斥陆九渊太简,陆九渊指斥朱熹支离。这次争论主要集中在认识论上,但也表现了他们之间在世界本原论、人性论、伦理观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一、朱熹把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
朱熹诗四首批注
作者:司苑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秦始皇  王安石  古代神话  中国历史  注释  五帝  六国  无产阶级专政  反动 
描述:六王——战国时代秦以外的六国(韩、赵、魏、齐、楚、燕)国王。⑤姑射——我国古代神话,有姑射山,上面有神仙。攀,攀登。到姑射山寻访神仙。这句诗讥讽秦始皇求仙。
朱熹眼中的“江西之学”
作者:王伟民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之学”  朱熹  学术形象  学术思想史  南宋时期  学术主张  陆九渊  弟子 
描述:象并不好。
试论两宋儒学的文本观及其经学中的语言学思想
作者:黄敦兵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语言哲学 
描述:又突破了训诂师承的传统,在读经与做人、创通经义与自我省察乃至提升理想人格上,提出了值得一再回味的命题,从而启开了经学与理学互释的源头。
朱熹与吕祖谦的交谊
作者:刘昭仁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朱熹  吕祖谦  陆象山  《近思录》  鹅湖之会 
描述:说,朱、吕、陆三家同出伊洛,而朱熹承受小程的规模,又融合周敦颐、张载等人,主"格物致知"、 "即物穷理",集两宋理学的大成;而陆象山则心印大程,其高明处也像大程,主明心见性、明辨义利,以开发 "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