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乌台诗案新探
作者:李裕民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王安石  宋神宗  沈括  新探  御史  定等  宋代  皇帝  朝廷 
描述: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李定等人为什么要整苏轼?在审案过程中,整人者和被整者是怎样较量的?沈括诬告了苏轼吗?本文试图做一点新的探讨。
忠奸谁人定
作者:刘诚龙  来源:杂文选刊(上旬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忠奸  司马光  范仲淹  宋徽宗  王安石  蔡京  欧阳修  苏东坡  忠臣  朝廷 
描述:司马光是什么人?奸臣;苏东坡是什么人?奸臣;欧阳修是什么人?奸臣;范仲淹是什么人?奸臣……在蔡京蔡太师的眼里,在领导宋徽宗的眼里,这些都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公元1102年9月,在大宋朝廷的端礼门外树
郑侠与《流民图》
作者:林秋明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流民  居士  吕惠卿  叶向高  熙宁  宰相  朝廷  清代  百姓 
描述:),27岁的郑侠考中进士,授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重视,担任参知政事(即宰相),积极推行变法。不久,即擢郑侠为河南光州司法参军,主管民、刑案件。光州所有疑案,一经郑侠审讯上
范仲淹与晏殊
作者:劉德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晏殊  文化研究  宋代  士大夫  政治改革  宋史  政治家  朝廷  北宋 
描述:范仲淹与晏殊是宋型士大夫的杰出代表,他们同在"恢儒右文"的时代氛围里成长,同时活跃于北宋中期,同是三位一体的学者型政治家,即兼官僚、学者、作家于一身,共同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事业,为有宋一代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范仲淹长晏殊两岁,却终
王安石其人不如其文
作者:刘文锋  来源:国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为政  长者  文学家  自卑感  宋神宗  正常  京兆尹  朝廷 
描述:有个姓王名安石的大腕,作为一位改革家,勇气可嘉,作为一位文学家,才华横溢,但人品,实在不怎么的。他在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很希望得到欧阳修的青睐。文学青年渴望得到提拔,这种心理,还算是正常的事情。不过,他在《上欧阳永叔书》之二信里写道:"某以不肖,愿趋走于先生长者之门久矣,初以疵贱,不能
“大学士”不是学位
作者:钱国宏  来源:国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士  翰林学士  学位  中国古代  文渊阁  朝廷  宰相  周礼  出现在  官职 
描述:学士,国子也。
晏殊初仕
作者:沈括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士大夫  初仕  进士  试题  朝廷  命题  执政  馆职  皇帝 
描述:,选东宫官⑤,忽自中批除晏殊⑥。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⑦,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
苏东坡的大嘴巴
作者:梵狮子  来源: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神宗  欧阳修  湖州  御史台  乌台诗案  讽刺  朝廷  皇帝 
描述:。 当年父子三人自信满满地进京考试,苏东坡靠着杜撰的典故蒙住了文坛领袖欧阳修,事后欧公问起来,他一句潇洒不羁的“想当然耳”迅速征服了京城文人,建立起强大的舆论基础,由此声名鹊起。嘉祐六年(1061),苏东坡中了制科,被授予职务,到陕西凤翔府去上班。这一年苏东坡26岁,前途一片大好,不经意间就隐约流露出少年得志的情绪。 苏东坡所获的是最高等级的制科,全名“方正贤良直言极谏”,有个新同事为了和文坛新秀搞好关系,常称他为“苏贤良”。这本是小事一桩,但是却惹毛了顶头上司陈公弼。老陈把那位同事叫来,呵斥一顿,接着大手一挥,该同事屁股上就挨了板子,这是在打苏东坡的脸。年轻的苏东坡顿时觉得自己很可怜,一代文学奇才,却被这个庸吏恣意凌辱,简直是有辱斯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公弼大约也看出了苏东坡是有两把刷子的,江湖传言皇帝很喜欢他,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也就慢慢变了态度。
古代官场的“性贿赂”
作者:王春南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官员  古代  官场  女子  宋代  操守  性贿赂  美人计  朝廷 
描述:<正>"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是古代对官员的起码要求。有的官员也许能做到"不爱钱",但未必能做到不好色。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在色贿、美人计面前,前仆后继倒下的官员,真是数不胜数。操守坚正,洁身自好,能不为女色所动,是难能可贵的
叶祖洽的状元风波
作者:李正洪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状元  闽西北山区  苏轼  宋王朝  泰宁县  朝廷  宋仁宗  熙宁 
描述:一位来自闽西北山区小县的学子,突然成为了站立在风口浪尖的人物,他就是叶祖洽。叶祖洽,泰宁县人。原名叶衢,字亨甫,后更名为祖洽,字敦礼。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