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当时明月在,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赏析
作者:王力坚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临江仙》  词赏析  意境  写作手法  思想感情 
描述:称“小晏”。存词二百六十首,集名《小山词》。其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情别绪;情意真切而语言婉丽,多带伤感情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词婉妙,则一时独步。”此评语颇为中肯。这首《临江仙》便能充分体现其词的主要特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二句互文见义,其意为梦后酒醒倍觉孤凄冷寂。小晏没有直接抒情,但是“楼台高锁”、“帘幕低垂”的景象,已十分形象地渲染了一种颇为孤凄冷寂的氛围。庾信《荡子赋》有云:“况复空床起怨,倡妇生离。纱窗独掩,罗帐长垂。”也正是以“纱窗独掩,罗帐长垂”的景象,来描写孤凄冷寂的环境气氛。不同的是小晏在此突出“梦后”、“酒醒”,以起到强调、对比的作用。酒与梦往往是人们要排解内心愁苦的“麻醉剂”,然而,酒醒梦...
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比较研究
作者:孙栋梁 倪小兰 何行真 龚千锋 王林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栀子  炮制工艺  药典法  樟帮法  建昌帮法  比较  栀子苷 
描述:就药典法、樟帮法及建昌帮法 3种炮制工艺的不同炮制品的栀子苷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通过比较 ,认为建昌帮炮制方法更优 ,值得推广应用。
《牡丹亭》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徐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翻译  翻译比较研究 
描述:策略问题,试图跳出直译、意译的局限分析翻译对策。文章分析了各个译本在具体实例处理上的得失后,得出下列开放性结论,仅供读者讨论:一方面异化传达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异化的效果受到译文读者接受水平的影响;由于语言包括主观信息,翻译难以达到完全交流的目的;译本比较分析是描述性而非规定性的。
虞集研究论稿
作者:姬沈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虞集  诗歌  散文  元代  文学思想  学术思想 
描述:《虞集研究论稿》一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论述虞集生活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延祐、天历年间,一方面,仁宗、文宗等继世祖之后再行“汉法”,重振儒学,恢复了中断近八十年的科举取士制度,使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
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作者:刘文波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伦理思想  实践 
描述:发展,已经对传统的小农经济构成了某种威胁,因此急需在理论上进行某种变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北宋政府优遇文人,也使得士大夫们的社会思想获得了一种比较自由的讨论空间;王安石又是“熙宁变法”的主导者,有宋一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对他的思想的冲击就更加强烈。作为一个重要但被人们忽视的个案,王安石的伦理思想及其践履对于透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变化,乃至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王安石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首先,王安石主张“性不可以言善恶”,这是对历史上孟子、荀子、董仲舒、杨雄等人关于人性理论的一种反动,而直接上承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观念。实际上,王安石借鉴了先秦法家的人性理论,将法家的“自利”思想与孔子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不善不恶、可善可恶的人性自为理论。这在中国伦理学史上是较鲜明的一种观点。其次,王安石将《尚书》中的“五事”看成是人生中的基本行为,提出了“五事成性”的思想,即通过外在的行为来形成和展现人的本性。这种“天生人成”的观点同样构成了王安石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最后,王安石重新提起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的“以义制利”观点,但王安石并非是对前人观点的简单重复,而是将这种思想观点落实到了他所实行的各种社会政策中。这是前人除董仲舒之外所做不到的。作为政治家,王安石的成就是与“熙宁变法”分不开的,他在实行变法的过程中,将他的伦理思想融入到了每一项社会政策之中。
包恢诗论研究
作者:郭瑞芳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境  理学  道家思想  张力  超越性 
描述:诗人修养论得以发展。包恢继承了前人“有感 而发”的创作发生论,并补充了“代天立言”式的创作缘起。在两种 创作缘起的论述过程中,表现了对诗歌形式之美与情感之真的双重关 注。此外,他突破传统的“养气论”,从“理”、“志”、“真”、“自作 主宰”四个方面全方位讨论了诗人的修养问题,为诗人提高人生境界 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包恢诗论以其全面性和深刻性为中国诗论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 诗论从头到尾都贯穿着理学思想背景,其中,创作论部也明显流露出 道家思想的痕迹。因此,包恢诗论为中国诗论做出的贡献间接反映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特别是理学思想对中国诗论产生的积极影响。 同时,包恢诗论与严羽、元好问诗论呈现出许多相似之处。其相似一 方面流露出理学的共同影响,一方面展示了当时的诗学发展趋势,即: 在意境的营造问题上,宋代诗论的关注重心由如何实现诗之工巧转向 如何使诗由工入妙。 总的来说,包恢诗论对于反思理学思想对中国文论的意义,确立 本土文化在意境论诞生中的地位以及理解宋代诗学的发展趋势都有 积极的意义。
王安石《易》学研究
作者:杨倩描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易》学  《易解》  《荆公易解钩沉》 
描述:》同时流传。大致到清朝乾隆年间,王安石《易解》佚失。笔者钩沉辑佚,辑得265条散见于各书的《易解》佚文,汇编为《荆公易解钩沉》。尽管这些佚文大约仅相当于《易解》原书十分之一的数量,但却是研究王安石《易》学
陈瓘研究
作者:郭志安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灌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日录  四明尊尧集  合浦尊尧集 
描述:展中,陈瓘主要是以台谏官的身份先后同章惇、布、蔡卞、蔡京等人展开了不懈的抗争,其仕途因此而颇受压制。尤其是到徽宗朝,陈瓘更是被纳入“元祐党籍”和编管于台州等多处贬所,直至最终卒于楚州。 陈瓘
北宋居士诗研究
作者:昝红霞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居士  北宋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陈师道 
描述:绪论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居士”具有儒家和佛教两个基本文化渊源,后者中的《维摩诘经》对居士概念的丰富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居士的人生特点包括能很好地处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调整世间与出世间的生活,以及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坚定的人生信仰;居士诗歌
荆公新学研究
作者:刘成国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描述:理论特色、荆公新学在宋代的盛衰历程、荆公新学对于宋代学术思想史之影响,以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