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1)
报纸(465)
学位论文(45)
图书(36)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92)
地方文献 (70)
红色文化 (42)
非遗保护 (41)
宗教集要 (7)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306)
2012(67)
2011(84)
2010(111)
2009(78)
2008(44)
2007(53)
2006(42)
2004(37)
2001(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71)
抚州日报(29)
中国戏剧(6)
戏曲研究(3)
光明日报(3)
闽江学院学报(2)
福州师专学报(2)
经济晚报(1)
中国民族博览(1)
大家(1)
两代“杜丽娘”将同台飚昆剧《牡丹亭》下月亮相深圳
作者:于雪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花奖”得主张志红将来深出演《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资料图片) 浙昆版《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将由当家小生李公律饰演。 (资料图片) “文华奖”得主杨崑也将在《牡丹亭》中以“杜丽娘”出场,让观众欣赏到两种“杜丽娘”。(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讯】(记者 于 雪)“良
以昆之名,雅涵于乐:北师大以雅曲社“小昆虫”学看戏记
作者:王萌筱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师大  昆虫  高校学生  《牡丹亭》  2010年  多功能厅  昆曲  校园版 
描述:昆曲爱好者们的盛大节日。作为普通的高校学生,能够有幸参与到一系列活动中,这一场接一场的昆曲盛筵更是足以让我许久不识肉味了。
因情成梦,因梦成——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胡爽 朱虹 杨柳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幻  梦幻  虚拟  虚拟  写意空间  写意空间 
描述:空灵虚幻的审美原则是舞台美术创作的理念,是重要的舞台法则,舞台灵魂,借助当今信息传媒时代和高科技朝人性化发展趋势,回归传统文化找到属于中国的艺术精髓.通过梦文化和传统美学创作的关系体现中国艺术独特的"神韵美".
因情成梦,因梦成:由《牡丹亭》浅析汤显祖的戏剧创作观
作者:刘康 赵义山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主情  主情  借梦  借梦     
描述:品。一部《牡丹亭》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明清戏曲史上无人可比的地位,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理念。本文试以《牡丹亭》为例,论述汤显祖的戏剧创作观。
打造夜场演出季,甘大院推出实景版昆曲《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南京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的古典园林实景版昆曲《牡丹亭》日前在甘大院进行了3场试演。记者获悉,作为省内首个以建筑园林为舞台的昆曲
古代13位理财连载之九 回视王安石“富国”新政
作者:翁礼华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青苗法  宋神宗  实施过程  免役法  熙宁  改革  官僚地主  富国  回视 
描述:物。九个多世纪来人们对他以理财为中心的"熙宁新政"聚
古代13位理财连载之十一 张居正:“深心奉尘刹”(上)
作者:翁礼华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考成法  朱元璋  王安石  政府理财  岗位责任制  驿传  企业所得税  公元  明代 
描述:被明朝人誉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张居正是与秦代商鞅、宋代王安石并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初期、中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之一。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乃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年轻时加入朱元璋的起义军,随大将军徐达转战苏、浙、闽、粤等地。
”在病房济世情怀――记“全天候”老医师陈道达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湖北日报讯 记者孔文莹 龙华 实习生高婷 76岁的退休老医生,至今仍工作在外科一线。他的门诊仍一号难求,他的病房仍需要预约,他每周仍做1至2台手术。 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简单地摆放着床、书桌
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动”起来 临泽县倪营学区南台小学
作者:暂无 来源:张掖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小学生初学英语时,激情很高,但时间一长,便失去兴趣。因此,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英语,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创编童谣,以“动”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字母和单词教学时,可以把字母和单词进行罗列编成chant,用肢体语言
学习孙栋 打造“航天芯” ——九院772所F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上接一版) 爱国奉献,是为了描绘多彩的“航天人生”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43年放卫星。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栋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担任总设计师。对几次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