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尚书》学文献述评
-
作者:王小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今古文 禹贡 王安石 文献述评 北宋 著作 南宋 辨疑
-
描述:见宋人研究《尚书》的盛况。而据笔者搜罗历代书目著录资料统计,宋代《尚书》学著作有近500种(包括单篇),较
-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证一方证三级结构,而刘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纲不系目的问题,他们认为六经的主方、主药不同,胡老认为少阴病是表阴证,而刘老认为厥阴病是表阴证,胡老认为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而刘老认为半表半里的阴证是少阴病。胡老临床擅用大柴胡汤,而刘老治疗内伤杂病用协调疗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变化。胡老在临床上用原方原量却疗效甚好,而刘老却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基础上创立了系列新方。对脉学的研究和经方的应用也有不同的认识,胡老在临床上有是证用是方,而刘老提出了三定原则即:定证,定方,定疗程,给予施治。同时他们的为人处事也有明显的差异。
-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
-
古建筑学家陈景元语出惊人:阿房宫根本不是秦始皇建的兵马俑的
-
作者:暂无 来源:松江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阿房宫也非秦始皇所建,它们真正的主人是一个女人——与秦始皇相隔五代的先祖秦宣太后!”古建筑学家陈景元在他的新书《兵马俑真相》中抛出了这一惊人论断。书中他用24万字、63个
-
舒化鲁:屈原故里走出的管理学家
-
作者:暂无 来源:三峡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舒化鲁。 (图片由本人提供)
【人物档案】
舒化鲁,中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经担任过公务员、公司经理,现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其他兼职主要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创新管理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中国企业规范化管理网首席专家、欧中美联国际
-
消费者应是武术家观察家和禅学家
-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女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消费者应是武术家观察家和禅学家
-
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
作者:邓广铭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
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
作者:邓广铭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儒家学派 理学家 儒家学说 北宋前期 学术地位 南宋后期 学术取向 儒学 诸子百家
-
描述:扩大其战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幸绝大多数学者是并不如此的. 尽管在《宋元学案》中并不曾给予应有的学术地位,但是,我们却必须注意到,从北宋前期直到南宋后期,渊源于澶州的一个晁氏家族,先后绵延不断地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者.
-
我国著名代数学家刘绍学教授访问我校
-
作者:胡卫群 来源:南京农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数学家 北京师范大学 基础学科建设 数学系 优化与调整 南京大学 副教授 数学博士 专业结构 指导作用
-
描述:我国著名代数学家刘绍学教授访问我校
-
论心学家包恢《蔽帚稿略》的文学思想
-
作者:陈忻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蔽帚稿略》 文学思想
-
描述:梳理了南宋心学学派重要人物包恢的文学思想 ,从“诗文皆由志出 ,作者以修身为要”、“天机自动 ,天籁自鸣乃诗之至”、“提倡真情实感 ,以自然感发为上”、“寻常容易须从奇崛艰辛而入”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