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83)
报纸(118)
学位论文(14)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70)
地方文献 (39)
地方风物 (8)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1(37)
2010(50)
2009(32)
2008(19)
2007(23)
2006(20)
2003(12)
2002(14)
1999(14)
1992(6)
按来源分组
书品(2)
中国改革(2)
新闻爱好者(1)
当代劳模(1)
中国青年科技(1)
共产党员(1)
湖北农机化(1)
深圳特区科技(1)
江淮(1)
生意通(1)
家和万事兴——阳长镇堰塘村何涛夫妇持家创业点滴
作者:暂无 来源:纳雍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潘胜中 2001年,阳长镇堰塘村精明能干的何涛与贤淑美丽的范云梅喜结良缘。从此,他们便成了村里的“名人”,村里有年轻夫妇吵闹,老人们总喜欢用何涛、范云梅夫妇的事迹说服他们。 新婚燕尔,何涛夫妇俩就商量,与其守在家里卿卿我我,不如趁着年轻,到外面闯一闯,学成一门技术,找出一条致富路子,成
立足实际实现企业农民“双赢”-——记创业典型、宜昌五东薯业
作者:暂无 来源:三峡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03年,刘绍甫创办宜昌五东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率先使用自动化国产设备在国内生产和销售马铃薯全粉。凭着一股闯劲和对事业一种虔诚的执著,在6年时间里,刘绍甫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现已拥有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年利税250万元,年消耗马铃薯14000吨,为农民增加现金收入100
牧民道格陶成鄂前旗搬迁移民“自主创业第一人”
作者:尉光明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牧民道格陶成鄂前旗搬迁移民“自主创业第一人”
继承发扬蒙古族手工艺牧民道格陶成鄂前旗搬迁移民“自主创业
作者:暂无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自己加工的蒙古族工艺品的牧民,被誉为鄂前旗移民搬迁“自主创业第一人”。 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陶利嘎查牧民道格
创业不忘国防 致富更重拥军 ——记省“爱国拥军模范”王
作者:暂无 来源:湖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省昨天召开纪念建军83周年暨双拥模范城命名表彰大会。作为拥军先进个人,来自我市德清县浙盟灯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益民获得了省“爱国拥军模范”光荣称号。 王益民,一名普通的私营企业主。他没有当过一天兵,却有着浓浓的拥军情结;他没有住过军营,却崇拜军人气节。从2002年至今,他热衷拥军,用各种方式表达对
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文学典故翻译技巧探析
作者:李学欣  来源:长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典故  典故  译语读者  译语读者  译者  译者  杜丽娘  杜丽娘  形象鲜明  形象鲜明  原典  原典  柳梦梅  柳梦梅  喻义  喻义  正确理解  正确理解 
描述:276句以集唐诗形式出现的典故诗句外,共涉及用典词句约达600多处。这些典语典句,或喻事喻理,或喻形喻情,为文章增辉生色,使剧作文采斐然。然而这一超凡的用典特色却为英译工作平添了无尽的艰难。然而,汪榕培教授却以其广博精深的学识和严谨不苟的治译精神出色地解决
临川一中诗雨文学社“青少年文学写作基地”揭牌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晚报讯近日,临川一中诗雨文学社“青少年文学写作基地”揭牌仪式在该校新校区举行,临川区30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据了解,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北京中国影视基地举行的2010年
文学巨子”袁枚改变了我一生-——王英志访谈录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刘放 同为一等奖的,还有学者余秋雨先生 晚报会客厅:王老师好!感谢你在我们晚报的《怡园》副刊开辟“凌云斋”专栏,为我们赢得了一部分固定的读者,或者说是你的“粉丝”。你在文章中陆续谈到自己与读研时的导师钱仲联的不少趣事,更有与清代大才子袁枚的缘分,很有戏剧性,能集中系统地说说这些故事吗?
邱华栋称真正的文学应是指向心灵的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文学  汉语文学  邱华栋  邱华栋  心灵  心灵  指向  指向  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  部门统计  部门统计  《作品》  《作品》  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 
描述:一定是紧张的。
清代两淮盐官文学活动研究:以曹寅、卢见曾、曾燠为例
作者:王万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寅  卢见曾  曾燠  文学活动  原因  影响 
描述:前后相继,文脉相承,对清代扬州文化的繁荣和兴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四个章节对清代两淮盐官在扬文学活动进行一个点面结合的深入研究。 第一章,对两淮盐政及清代两淮盐官在扬文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