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85)
期刊文章(4658)
会议论文(78)
学位论文(4)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156)
才乡教育 (44)
地方文献 (18)
地方风物 (5)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5514)
2013(243)
2012(301)
2010(280)
2007(232)
2002(138)
2000(132)
1997(98)
1993(78)
1986(83)
按来源分组
人民教育(10)
科学课(4)
科学咨询(4)
基础教育研究(3)
中国教师(3)
山东教育科研(3)
贵州教育(2)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
海南教育(1)
红蕾(教育文摘)(下旬)(1)
曾自创时装让学生惊艳
作者:暂无 来源:厦门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潘万华 本报讯(记者 吴笛 通讯员 李静)他不仅善于吟诗作画,还是业余裁缝,会给自己做衣服,交谊舞也跳得相当好。昨日,在厦大80岁的教授吴宣恭从教60周年庆典上,他的学生和友人纷纷
语文课要让学生乐于说
作者:曾秋月  来源:教育导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  口语训练  说话能力  课前五分钟  语文新大纲  语文教学  王安石  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描述: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利
让实验伴随学生走进新课程
作者:金永刚  来源: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生活  新课程  实验  《牡丹亭》  耐人寻味  科学教学  杜丽娘  汤显祖 
描述:其中,才能领略科学生活的真谛。
点燃学生诗歌创作灵感的火花
作者:孟鹏博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学习  诗歌创作  创作灵感  点燃  火花  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教学  王安石  四书五经  思维 
描述:精神及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点燃学生诗歌创作灵感火花的问题。
语文课堂上的华彩乐段
作者:余伟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乐段  陈最良  牡丹亭  学生  老师 
描述:学生对“问关莺语花底滑”句中“问关”一词面露疑色时,我模拟鸟叫声“嘎咕——嘎咕——”地叫了几句,颇似《牡丹亭·闺塾》里迂腐的先生陈最良。女生小婧“哦”的一声表示顿悟,然后明确地提出批评:“老师
担心伤口会发炎 医生建议继续留院观察 无力承担医药费 陈
作者:陈颖丹  来源:舟山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闻追踪 记者 陈颖丹 “住院3天,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检查费……钱已经花了5714元。刚才催款通知单又来了,让我们再预付5500元。我们去哪里弄那么多钱啊? ”8日中午,陈道生的妻子王艳红蹲在病房里,一脸愁容。 7日,本报报道了湖南籍外来务工人员陈道生被毛竹山野猪咬伤并住院医治一事。因为
“一水间”的“间”该读第几声?
作者:章承董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间”  《泊船瓜洲》  小学语文教材  教学参考书  代表作  王安石  四声  教师 
描述:《泊船瓜洲》是北宋王安石的代表作,多种小学语文教材均将它选入。然而经常有教师反映,不知道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
课程改革:呼唤教学理性的回归
作者:陆安  来源:教育情报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学理性  回归  课堂教学  中华民族  耐人寻味  王安石  教师 
描述: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少教师牢牢地树立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的意向,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本轮课程改革的困难
古诗“悟情入境”教学四部曲
作者:韩佳良 戚永磊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古诗文  引导学生  教学评价  入境  边缘化  王安石  不良倾向  陶冶性情  教师 
描述:长期以来,受"重在考察学生的记诵与积累"教学评价的影响,古诗教学被边缘化,出现了重阅读轻古诗的不良倾向。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讲讲—抄抄—背背"这一层面上,原本意蕴隽永的古诗教学变为一种对学生的"惩罚"。
品出"绿"字的无限生机
作者:邵迪青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学生体会  “绿”  五年级  人教版  王安石  教师  炼字 
描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诗中的“绿”字,作为炼字的典范,历来被后人称道。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绿”字之妙时,往往通过想象加以体会。有位教师虽与其他大多数教师的教法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