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元明清文学的特点和教学刍议(下)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明清戏曲  作品  教学  小说  昆腔  清诗  汤显祖  发展史  《西厢记》 
描述:一、元明清诗文的研究是薄弱环节 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依赖于元明清文学研究的成果。对汗牛充栋的元明清文学作品,我们的研究,还是非常肤浅的。本文的上半部分(载本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我们论述了元明清文学
杜甫《登高》的诵读赏析式教学
作者:张小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教学  赏析  诵读  杜甫  沉郁顿挫  代表作  胡应麟 
描述:《登高》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阔大,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胡应麟说:"精光万丈,力量万钧","为古今言律第一"。教学《登高》,要抓住"诵读诗句、赏析联想、感悟升华"几个环节进行。
含英咀华,词海徜徉:《如梦令》教学三部曲
作者:赵巧玉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三部曲  中国文学史  文字  女词人  教学  阅读  王安石  朴素  情感 
描述:在欢快、清新之余,又让人读出文字背后一些历史的沧桑。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开始了
教师应是教学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作者:凌红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师  指导者  参与者  教研活动  自读课文  小组讨论  小学  语文教学 
描述:不发表自己的“高见”,渐渐地,学生的讨论交流场面冷淡下来。结束后,我不禁疑问,教师对教材的背景、内涵的精神是否知晓?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第一段]
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作者:单淑娟  来源:中国教研交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者:陈加明 张艳 周正国  来源: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鲜活的、动态变化着的实践问题,研究报告、论文、著作等规范性学术文档并不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唯一的呈现形式,教育经验总结、教育随笔、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反思等,都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
教师:不应是信息的无缘者:送教下乡随记
作者:杜文军  来源:中国农村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送教下乡”  教师  农村中小学  课程改革  终身学习 
描述:教学成果,做着无用功。他们所说的这种情况,尤其在偏远农村,更为突出。
学校德育职能的承担者应是全体教师
作者:夏立发  来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工作  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者  党委领导  校长负责制 
描述:改革,使德育工作成为全体教师的职能,使学生在进行业务素质的训练的同时,得到正确有效的德育熏陶,养成良好的德育素质。 一、德、智、体“三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必须同时实施
黄载娴:理想光照教师人生
作者:余小刚 王建强  来源:四川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载娴  小学  教师  职业理想  教书育人  奉献精神 
描述:职业的需求是容易满足和实现的,理想的追求往往是永无止境的,就像雨后彩虹,总会给人不可触及的魅力。然而,理想之于人又何其重要,它是信念的支撑,毅力的来源,执著的后盾,战胜困难之后境界提升的依靠,是人生壮丽图景的主色。
高职“两课”教师应是“艺术家”
作者:王晓斌  来源:教育与职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德育教学改革  两课  德育教改  艺术家  教师  当代大学生  培养学生  道德品质 
描述: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综合素质,能正确面对各种人生课题,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并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对于高职来说,和其他高校一样,德育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