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的宏观把握和审美评价
-
作者:郭汉城 章诒和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评价 戏曲 创作实践 戏剧艺术 作家 评价工作 剧目 观众 汤显祖 舞台
-
描述: 戏曲的宏观把握和审美评价,都属于艺术的评价工作,而戏剧(戏曲)艺术的评价,则是作家与观众、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必不可少的桥梁。正确的评价,应该结合戏剧艺术的功能、特点,对具体剧目和某种舞台现象做出
-
汤显祖交游与戏曲创作
-
作者:杨安邦 来源:江西高校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1550 1550 1616 1616 传奇剧 传奇剧 戏曲 戏曲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汤显祖 汤显祖 1550 1550 1616 1616 人物研究 人物研究
-
描述:汤显祖交游与戏曲创作
-
罗汝芳的教育思想
-
作者:罗伽禄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教育 教育 对象 对象 目的 目的 内容 内容 方法 方法 教师 教师
-
描述:问题,他认为老师应是善之至、立人之极。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值得研究。
-
宋代莆田的教育
-
作者:林祖泉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宋代 莆田 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 社会政治 文化水平 王安石
-
描述:成兴化军浓厚的重教兴学风气,即有规模壮观的官学(军学、县学)和遍地林立的私学(书堂、书院)。
-
为中国书法教育开辟新路:记书画家吴炳伟教授
-
作者:王金育 来源:收藏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授 书法家 生平事迹 中国 教育
-
描述:为中国书法教育开辟新路:记书画家吴炳伟教授
-
当代戏曲创作如何实现艺术与市场双赢初探:以昆曲青春版《牡丹
-
作者:周黎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改革 改革 艺术 艺术 市场 市场
-
描述:随着戏曲观众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戏曲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青观众群。本文以近年来在上座率及口碑上均取得较好成绩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和黄梅戏《徽州女人》为例,对这一
-
青春版《牡丹亭》与“戏曲进校园”
-
作者:沈不沉 来源:温州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戏曲 苏州大学 座谈会 流行歌曲 演员 昆曲 温州师范学院 台湾作家
-
描述:今年5月,我赴台湾参加“昆曲国际学术 研讨会”期间,听到由台湾作家白先勇策划的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高 校演得非常火爆的消息。当时白先勇正在台 北,会议曾邀请他来对《牡丹亭》的演出情况 作一介绍,不巧他正患重感冒无法到会。7月 上旬,苏州举办“第二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 会”,会议组织
-
明末戏曲作家新考
-
作者:张增元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历 戏曲 十三年 三十年 十七年 汤显祖 作家 江苏 明末 南京
-
描述:明末戏曲作家史料传世者甚少,又散见群书。本文搜集清代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并借鉴今人研究成果,对郑之文、孙枘、张萱、林章、梅鼎祚、余翘、邱园、沈自吕、魏浣初等戏曲家的事迹进行排比综理,勾画出诸家生平
-
蒋士铨和他的十六种戏曲
-
作者:周妙中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乾隆年间 作者 种曲 乾隆皇帝 师专学报 十七年 汤显祖 统治阶级 剧作家
-
描述:各个阶层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戏曲,自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机会。乾隆皇帝弘历又是个享乐主义
-
教育应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
作者:郝良浩 李胜东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教学过程 雅斯贝尔斯 情感沟通 实际行动 哲学家 对话 师生
-
描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所以,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基于希望、付出、爱和珍惜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