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诚信故事四则
作者:暂无 来源:质量与市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事  诚信  诚实品质  北宋词人  晏殊  宋真宗  皇帝  考试 
描述:1.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名家写作故事(三)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事  写作  名家  王安石  “绿”  “到”  “过”  “满” 
描述:王安石写过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那个“绿”字,使全诗增色不少。而这个字眼,并非妙手偶得,而是经过再三吟哦,选用过“到”、“过”、“入”、“满”等字,都觉得不够理想,一想再想
幽默猜谜故事之对字谜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少年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谜  故事  猜谜  幽默  王安石  朋友  游戏  谜语 
描述:一次,王安石跟一位要好的朋友玩拆字游戏,他对朋友说:“我出个谜语让你猜。”朋友点头答应。王安石便说:“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请你猜一下这是个什么字?”
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
戏曲大舞台
作者:黄蕾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舞台  语言  昆曲  牡丹亭  文章  父亲  记忆  描写 
描述:然后就其主要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小故事;也可以直接描写看到的一出戏曲演出,写出观后感。但要注意再
让洋人也能看懂戏曲
作者:夏无风  来源:创意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青春版《牡丹亭》  洋人  艺术成就  梅兰芳  抗战期间  关键词  年轻人 
描述:道梅兰芳这个名字,更多是因为他男人唱旦角的反串以及抗战期间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而蓄须的节操。
戏曲的宏观把握和审美评价
作者:郭汉城 章诒和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评价  戏曲  创作实践  戏剧艺术  作家  评价工作  剧目  观众  汤显祖  舞台 
描述: 戏曲的宏观把握和审美评价,都属于艺术的评价工作,而戏剧(戏曲)艺术的评价,则是作家与观众、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必不可少的桥梁。正确的评价,应该结合戏剧艺术的功能、特点,对具体剧目和某种舞台现象做出
汤显祖交游与戏曲创作
作者:杨安邦  来源:江西高校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1550  1550  1616  1616  传奇剧  传奇剧  戏曲  戏曲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汤显祖  汤显祖  1550  1550  1616  1616  人物研究  人物研究 
描述:汤显祖交游与戏曲创作
困境·绝境·处境——王安石变法故事的当代讲述
作者:卢燕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变法  变法  故事  故事  现代性  现代性  人民  人民 
描述:代历史叙述的反思。本文首先以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为切入点,考察了王安石故事在传统历史中何以被讲述成一个否定性故事的深层原因;继而进入现代历史的起点处,研究这个在传统历史中被否定的故事
孟姜女故事的流变与地域习俗:以江西广昌“孟戏”为例
作者:张芳霖 吴承游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姜女  故事  地域习俗  广昌  孟戏 
描述: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而其流传的形式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即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民间戏曲,俗称广昌"孟戏"。作为一种文化范本的孟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