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李觏平土均田思想的现实背景及理论渊源
作者:宋立顺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平土均田  现实背景  理论渊源 
描述:宋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造成了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疯狂的土地兼并之势,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各种矛盾交织错乱,民不聊生。面对这种困局,李觏继承儒家传统的重民及均平思想,以《周礼》中描绘的井田制为模版,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现实,在《平土书》、《富国策》、《周礼致太平论》等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其平土均田思想。
谣俗谱
作者:孙郁  来源:书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散文  沈从文  贾平凹  乡土文学  刘绍棠  作家  废名  作品  孙犁  声音 
描述:民俗学的概念没有确立前,学界对乡间民风习俗的描绘,称之为谣俗。我自己喜欢这样的称呼,可惜它没有延续下来。谣俗这个词,有一点动态的感觉,声音和色彩都有,内在的东西更广,同样形容一种事物,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集句诗词三百首》序
作者:宗廷虎 李金苓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  集句词  楚雄师范学院  王安石  回文诗  文天祥  现当代  作品  相结合  发展期 
描述:一数月前,徐元先生来信称,他选注的历代《集句诗词三百首》已经完成,约二十多万字,"请求"我们为他写一篇序言。还说:"因年老体衰,再加老眼昏花,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可说已是鞠躬尽瘁,尽了全力。"徐先生是我们尊敬的学识渊博的长者,以耄耋之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化用手法
作者:薛胜元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化用  创作手法  二度创作  古典诗词创作  句子  文人创作  中国古典诗词  辛弃疾  晏几道  作品 
描述:文人创作时,根据表达需要,常常对前人诗文中的语句加以变化,变成自己的句子,这种创作手法就叫化用。化用重在借"意"而引发读者的联想,给作品带来较原诗句更加深远的意境。可以说,化用属于二度创作,只要化用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作者:浮云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宋神宗  宋哲宗  唐末五代  厚今薄古  宋代前  王安石  作品  序言 
描述:宗已逝,宋哲宗
元代隐逸画家王蒙《青卞隐居图》研究
作者:贾峰 屈健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蒙  元代  创作背景  作品  黄鹤  明代  空间分割  皴法  评价  技法 
描述:图冠以"第一"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青卞隐居图》在山水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一、创作背景《青卞隐居图》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那时,王蒙已是第二次隐居黄鹤山中.他一生都在隐逸与出仕之间做着思想斗争。在黄鹤山中隐居二十余年后,他又出
飞来峰
作者:扎哈·哈迪德  来源:建筑与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飞来峰  王安石  主体结构  双曲面  四边形  北宋  围合  云遮  作品  基点 
描述:北宋诗人王安石有“登飞来峰”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作品由三个四边形构成双曲面向心围合的亭子结构,三个基点既是整体的支撑又是三个主体结构的结合点,三个尖锐峰顶在12米高处一齐指向
编剧的第一身份是作家
作者:罗怀臻  来源:剧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剧作家  中国作家  中国文学史  关汉卿  汤显祖  文学创作  作品  文学意识  剧本创作  电视剧 
描述:南京大学有位23岁的大三女生写了一部话剧叫《蒋公的面子》,这个作品我推荐到上海演出,连演了五场,场场满座。据说,该剧至今已经公演了50多场,并且实行零赠票。
“应庐”应是谁家庐?
作者:程章灿 于溯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祁  欧阳修  四库馆臣  钱钟书  典故词  作品  四库全书  陶渊明  自注  老子 
描述:"的恶搞,
到市博物馆看抚州古村摄影展去200余幅作品展现临川文化
作者:程晓辉 游中堂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晚报讯由市摄影家协会、市生态摄影研究会、车坛影协抚州俱乐部主办的抚州古村摄影展3月23日起在市博物馆3楼展厅展出,共展出200余幅作品,市民可免费欣赏。 抚州自古文蕴深厚、英才辈出,孕育了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