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生殿》与《牡丹亭》主题思想和剧情结构比较
-
作者:云燕 来源:西安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长生殿》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剧情结构 剧情结构
-
描述:《长生殿》作为明清传奇的杰作,继承发展了《牡丹亭》的情至思想。本文从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上讨论了二剧的关联性,并且比较了二剧在主题思想和剧情结构方面的异同。
-
《牡丹亭》的剧情结构与思想表达
-
作者:许建中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理冲突 情理冲突 整一性结构 整一性结构 思想表达 思想表达
-
描述:《牡丹亭》以情理冲突为主线,剧情以由生而死、唤死回生、翁婿冲突三段为主体,折叠式结构具有内在的完整统一性,支撑了作品深刻思想的表现。《牡丹亭》将矛盾对立形象的设置由《紫箫记》、《紫钗记》的恶人恶行
-
《红楼梦》的庭园结构与文化意识
-
作者:张世君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庭园建筑 大观园 文化意识 农业文化 家族文化 中国古典小说 园林艺术 《牡丹亭》 封建礼教
-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高峰,研究它的结构艺术和文化意识,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小说的民族形式和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家庭生活的作品,它的叙事结构与它所反映的庭园主活相一致
-
陆象山“本心”结构探析
-
作者:高在锡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本心 本心 心理为一 心理为一 体用为一 体用为一 动静如一 动静如一
-
描述:立或逻辑上先在于气的形上之理,而是心的本然状态,所以他反对以体用为二的观点。陆象山又将"动"和"静"解释为"已发"、"未发"。在他看来,动与静只是区分已发、未发的不同意识状态而已。"静"是指思虑未萌时的内心状态,"动"是指思虑已萌的状态。无论"心正",还是"心不正",动静时的其心皆为一,从这一点来看,动与静之间,只有"心正"时,才存在着体用的关系;"心不正"时,不能以动静分体用。
-
《老子》篇章结构芻議
-
作者:賈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老子 分章法 吴澄 明太祖 魏源
-
描述: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主要对《老子》六十八章分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本文在细致梳理吴澄《老子》六十八章分法舆其他分章法异同之处后指出,六十章分法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吴澄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兼顾了章节意义上的联击。而明太祖《老子》六十七章分法及魏源《老子》六十八章分法可能受到吴澄分章法的影响。
-
先进复合材料更应是结构
-
作者:苏兴 来源:中国建材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先进复合材料更应是结构
-
社保体系应是三维结构
-
作者:马璐瑶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成思危 三维结构 我国保险业 社保 四个层次 社会保障体系 历史经验教训 商业保险 公平和效率 全国人大常委会
-
描述:社保体系应是三维结构
-
“调结构”的重点应是城市化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调结构”的重点应是城市化
-
《南柯记》的时空结构
-
作者:郭勉愈 来源:艺海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柯记 二十年 汤显祖 故事情节 故事时间 甘露寺 两个问题 寺庙 顿悟成佛 设置
-
描述:、五、九出戏发生的地点是蚁国。在第七和第八出中,蚁国的三位女子琼英等来到人间,在甘露寺和孝感寺两次与淳于见面,而这些情节全都发生在淳于进入蚁国(第十出)之前。其次,淳于离
-
篇章结构应是修辞学研究的范围
-
作者:杜希庆 来源:锦州师专学报(文科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篇章结构应是修辞学研究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