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历史上的八大理财家:七、王安石
-
作者:杨德雄整理 来源:湖北财税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我国历史上的八大理财家:七、王安石
-
王安石《泊船瓜洲》作年
-
作者:华锋 来源:函授通讯(语文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泊船瓜洲》作年
-
苏辙在齐州
-
作者:张传实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辙 王安石 苏轼 济南城 大明湖 欧阳修 曾巩 熙宁 社会秩序 青苗法
-
描述:南任齐州掌书记(知州的从官),在济南住了三年。在此期间,齐州知州更换频繁,新旧交替之际,他则“摄守济南”。苏辙到齐州为官时,正当连年大旱,“赤地千里”,豪强侵暴百姓,社会秩序很不安定,齐州“号为难治”。曾巩知齐州时曾为此用了很大精力。掌书记虽为从官,却不如在陈州任教授消闲清静。他在《自陈适齐戏题》诗中写道:“陈风清净眠真足,齐俗强梁懒不容。”但他愿意到齐州经受一番磨炼,接着写道:“久尔安闲长自怪,此行磨折信天工。”
-
语林偶拾-中学文言文中的语言问题
-
作者:林乐腾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 主语省略 现代汉语 王安石 诸葛亮 孔子 刘备 养父母 第三人称代词 主题思想
-
描述:多、太露骨,那就不仅是孔子没有语言的艺术性而已。“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意不止,尤为极至。”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文字,中学文言文中也有。周敦颐《爱莲说》寓哲理于比喻。牡丹喻寓贵者,菊花喻隐士,莲花喻君子。作者对三者的褒贬,未置一词,而读者深知作者的喜恶。文章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煞尾,文已尽而意无穷,更加深化了主题思想,对世人熙熙攘攘、追名逐利,报以极大的蔑视和讥
-
略谈苏轼和韵诗的思想意义
-
作者:陈遇春 来源:青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韵诗 思想意义 政治理想 儒家思想 王安石 天道自然 唯物主义 北宋王朝 现实生活
-
描述:一。其中除一般的应
-
北宋引黄放淤的历史经验
-
作者:王质彬 来源:人民黄河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黄放淤 王安石 兴修水利 北宋时期 熙宁 淤田 农业生产 黄河水 变法 历史经验
-
描述: 北宋熙宁年间,力主改革弊政的王安石两次出任宰相之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运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是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十一月,王安石入
-
苏东坡乱改咏菊诗
-
作者:观察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菊花 《警世通言》 落黄 秋霜 书桌 王安石 黄花 西风 地铺
-
描述:《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到王安石家里去,看到书桌上有一首尚未写完的“咏菊”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认为这两句诗都是乱道。因为黄花(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最能
-
苏东坡论诗人
-
作者:颜中其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重要地位 陶渊明 司马迁 柳宗元 杜甫 政治 诗歌评论 陶诗
-
描述: 苏东坡评论诗人,涉及到大量的前代作家和当代作家。前代作家如屈原、宋玉、司马相如、李陵、苏武、蔡琰、陶渊明、嵇康、鲍照、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贾岛、孟郊、卢仝、白
-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并非熙宁四年奏上
-
作者:冀洁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贡举 熙宁 科举制度 科举改革 王安石 史料记载 墓志铭 人之道 奏议 苏轼
-
描述:馆议之。公议上,上悟曰:‘吾固疑此,得苏轼议,意释然矣。’”宋人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即承袭此说。《东坡奏议集》卷一
-
“右文说”说
-
作者:刘又辛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声字 右文说 说文 王安石 假借字 声符 金文 文字学 字义 汉字
-
描述:二人以后,许多研究文字的人,多根据楷书结构说字义。这又可以分成两派:一派以王安石、陆佃为代表,一派以王圣美、王观国、戴侗等人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