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54)
报纸(621)
学位论文(164)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10)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3(426)
2012(483)
2011(484)
2010(479)
2009(431)
2006(317)
2004(211)
2001(212)
1993(1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2)
抚州师专学报(66)
哲学研究(8)
成才之路(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5)
青春岁月(4)
内蒙古电大学刊(2)
科技致富向导(1)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我市发现《除害安民实政碑》-为研究王安石变法提供可靠的实物
作者:暂无 来源:泰安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10月10日讯 (记者 张英爱)近日,中国文博会会员张亚明得到一块珍惜刻石,经他考证是宋代的《除害安民实政碑》,记载有王安石变法内容。 张亚明介绍说,这块刻石是肥城的收藏爱好者柳金亮先生2004
背向民愿的谋政悲剧——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作者:黄禹康  来源:秘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失败者  原因  悲剧  励精图治  富国强兵  成功者  宋王朝 
描述:在中国历代变法图强的谋臣中,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促进大统的改革成功者,也有背向民愿、以牺牲平民百姓利益为代价的改革失败者。作为宋王朝的谋政重臣,王安石提出
王安石不答应
作者:张兵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菊》  读诗  笔筒  原诗  风雅  宋人 
描述:不久前,朋友送了我一只造型别致的瓷器笔筒,上面有画有诗,很是风雅。画的是一丛菊花,旁边的诗是宋人王安石的《咏菊》。仔细读诗,竟然发现笔筒上有两处差错:第一句将原诗的"菊数丛"颠倒成了"数菊丛",第二
王安石人才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刘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教育思想  创新思维  实用性  系统性 
描述:理论框架。一是人才教育思想的提出,分别从人才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理论来源两个方面做以分析。王安石所在的年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趋紧张,对外妥协苟安,对内因循苟简,王安石
“经世致用”:王安石人才教育伦理的价值宗旨
作者:刘文波 皮伟兵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经世致用  教育伦理 
描述:王安石认为,人才就是“经世致用”之才。培养、选拔、任用“经世致用”之才,必须对原有的科举制度和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对此,他从教之以德、养之以情、取之以事、任之以能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不加赋而国用足”——论王安石新财富观
作者:郑苏淮 秦红梅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财富观  青苗法  熙宁变法 
描述:不可能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网络中找到立足之地,适合市场经济模式的政策导向必然会遇到自然经济现实力量的扼杀。
王安石与高僧真净克文
作者:刘洋 王文华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教高僧  王安石  真净克文 
描述:王安石与佛门中人交往的研究目前仍是王安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王安石与佛教高僧真净克文交往的考述,希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
王安石的诗歌谜
作者:李刚  来源:写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木匠  后花园  模型  石榴红  政治家  文学家  风动  北宋 
描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某暑天和王吉甫在室外乘凉,信口念出一首谜诗:“户部丁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首诗谜
王安石撕稿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中学生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家  看门人  草稿  北宋  文章  书桌  参政  书房  著名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据说,在他做参政的时候,曾写过一篇论兵的文章,题为《兵论》。有一天,一个叫刘颁的人去拜访他。王安石正在吃饭,看门人就把刘颁带到王安石的书房内用茶。书桌上放着一篇兵论的草稿
王安石《赠外孙》赏析
作者:曹津源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外孙  健康成长  启示意义  成才  作者  博览群书  重要作用  七言  诗歌 
描述: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这是王安石题赠外孙的七言绝旬。诗歌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外孙的喜爱关切之情,揭示了培育后代使之健康成长的方法,强调了博览群书对于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