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技术在“广昌孟戏”保护中的运用
-
作者:王东 程渊 罗建平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我们发现传统的技术保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以江西客住县广昌县的“孟戏”为例,提出了将先进的数字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之中
-
广昌孟戏开台至今五百年
-
作者:吴若峰 来源:旅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祭祀方式 祭祀方式 戏曲文物 戏曲文物 戏剧研究 戏剧研究 孟姜女 孟姜女
-
描述:一出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偏僻的山村农家族群中,以戏曲版本,家族祭祀方式,沿承传唱了五百余年。这出发现于江西广昌甘竹镇的族传祭祀戏《孟姜女送寒衣》,被国内戏剧研究家称之为活的戏曲文物。每到春节,它便吸引来众多的好奇者前往乡村观摩。
-
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原生态特质
-
作者:陈利利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原生态特质 原生态特质
-
描述:以广昌孟戏为例,着重分析明清戏曲中遗存的民歌时调元素问题,重点对明万历年以后流行的【驻云飞】、【山坡羊】、【锁南枝】、【傍妆台】、【寄生草】以及清与近代的小曲【夫妻观灯】等6支民歌时调的曲牌音乐体系
-
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
-
作者:高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戏 声腔 曲牌 特点
-
描述:广昌"孟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因此,本文从"孟戏"曲牌的声腔为例进行分析,主要论述高腔曲牌在"孟戏"声腔中的特点。
-
江西广昌“孟戏”的文化阐释
-
作者:张芳霖 吴承游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戏曲 “孟戏” 民间信仰 宗族祭祀
-
描述:一特定区域内流传和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传说的灵验故事,透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外来的"孟戏"成为本族正统的族戏,这便是这一文化文本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
蔡孟珍博士的昆曲情结
-
作者:曲六乙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艺术 曲情 昆曲艺术 柳梦梅 师范大学 《惊梦》 《牡丹亭》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艺术优势
-
描述:蔡孟珍博士的昆曲情结
-
孟赟锡地券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
作者:陈晓艳 来源:长江文化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地买卖 马鞍山地区 土地契约 问题研究 土地私有制 买卖契约 两汉时期 社会经济状况 马头山 六朝
-
描述:买地券是我国自汉代以来随同死者埋葬在墓中,并反映死者对墓地购买和私人占有权属观念的一种明器。考古资料表明,买地券在东汉以来的古墓中屡有发现,南起广东,北至山西,西至新疆,东抵海滨,均有出土。质地有玉、铅、砖、石、铁、瓦、木、纸、锡、诸种。到
-
汤显祖《庙记》与广昌孟戏
-
作者:毛礼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抚州宜黄县在明代是江西戏曲繁荣之地,许多地方戏曲腔调都在此地盛行一时。而记载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便是汤显祖为宜黄班所撰《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简称《庙记》)。
-
亦有可聞:王安石與蒲宗孟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安石與蒲宗孟,二人都是北宋中葉的人,而且生卒年月相差無幾,王安石(1021-1086年),蒲宗孟(1022-1088年)。之所以將他們二人相提並論,是因為兩個人在個人衛生習慣方面迥然相異。
據
-
亦有可闻:王安石与蒲宗孟
-
作者:暂无 来源: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亦有可闻:王安石与蒲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