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冯梦龙的情感美学
作者:黄南珊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情感美学  本体论  情本论  情理之辨  情教论  美学思潮  汤显祖  个性自由  平等互爱 
描述:。“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②。这里肯定情生万物、情之不灭和情之本真,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把情感视为世界存在的终极本原和一切生命创造的原动力,将情抬到创化万物的本体论高度。情为万物本源,万物以情为本。这样,就把情感置于至高无上地位和赋予其以氤氲化生的力量,以情为最高实在本体,把情作为宇宙和社会人生的根本法则,因而情被提到了形而上高度而具有本体论意义,但又是一种超验性抽象性的精神实体。冯梦龙认为,情不但高于万物派生万物,而且贯通万物感化万物,成为维系人类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的纽带。人类社会、人际关系因“情通”、“情化”而整合、协调地发展。情不但生化万物和感化万物,而且灵化万物和醇化万物,“情主动而无形,忽焉感人而不自知”,具有“圣灵”化、激活化、升华...
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思想
作者:金登才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思想
中国戏剧美学与道家思想
作者:姚文放  来源:美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美学  戏剧创作  《庄子》  汤显祖  真情至性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道家思想  知其所以然  王骥德 
描述:中国戏剧美学与道家思想姚文放在儒、道、佛、禅、理诸家中,对于中国戏剧美学影响最力者无疑是道家思想。与其他各家相比较,道家更富于审美的气质,观照天地万物更多审美的眼光,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道家
古代美学概念札记
作者:胡雪冈  来源:美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学概念  飞动  司空图  中国美学史  文心雕龙  审美意识  王士祯  古代美学  艺术构思  胡应麟 
描述:古代美学概念札记
简论汤显祖的美学思想
作者:潘运告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美学思想  文艺创作  审美主体  天机  审美客体  阴符经  文学艺术  进步思想  贵生 
描述:汤显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进步思想家。他的美学思想,既显示出戏剧家、文学家的准确性,也表现了进步思想家的进步性和深刻性。对于他的美学思想,笔者以为:不仅要看到他讲“情
略论汤显祖的美学思想
作者:于文杰  来源:美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美学思想  审美价值  文艺创作  美学价值  程朱理学  浪漫主义思潮  思想渊源  人生  核心 
描述:诗歌,而行于神。天下的声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因而憺荡人意,欢乐舞蹈,悲壮哀感鬼神风雨鸟兽,摇动草木,洞裂金石”。还说“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怨,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汤显祖的这个“情”渗透于他的整个思想体
论公安派的美学思想
作者:姚文放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安派  袁宏道  美学思想  汤显祖  浪漫主义  袁中道  袁宗道  审美趣味  古典主义美学  文学创作 
描述: 一明中叶以后,在中国美学史上曾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美学思潮,如果说前驱的骁将当推李贽的话,那么摇旗呐喊的殿军则是汤显祖。而与李贽、汤显祖同时汇入这股浪漫思潮的,还有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
中国戏剧美学与《周易》
作者:姚文放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易》  戏剧美学  戏剧创作  《牡丹亭》  《西厢记》  汤显祖  王思任  艺术形象  “象”  情感意蕴 
描述:中国戏剧美学与《周易》
王阳明的心学与美学合论
作者:安民  来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美学思想  心学  中国传统美学  陈白沙  心理学  心理美学  陆九渊  《传习录》  人格美 
描述:;接受孟子及禅学的影响;大兴于宋、明;以宋·陆象山、明·王阳明为其代表。王阳明‘心学’的特色是以心为宇宙的本体,以心为一身之主宰:“众理众德皆摄归于心;做人、立身、处事的工夫,当求诸心。”所以他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曰:‘人心惟危,道心唯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详见《尚书》)此心学之源也。”[《传习录》(上)]早于王阳明之前的明代陈白沙(1428—1500)说:“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为之主。徐(从容地)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庶能有所契合,不为影响依附,以陷于徇外自欺之弊。此‘心学’法门也。”(《白沙集》)陈白沙所说的:“为学当求诸心义,得应明静一为之主”,这是宋明心学的做圣之功,而达到人格美的高度修养。“当求诸心,虚明静一”这八字,是陈白沙与王阳明的心学要领,这里明显地有着禅学之烙...
吴梅的戏剧美学思想
作者:刘伟林 陈永标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美学思想  戏剧创作  民族戏剧  剧作家  戏剧理论  汤显祖  创作思想  生活真实  艺术创作  中国戏曲 
描述:元剧研究A、B、C》等戏剧论著。我们认为,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王国维撰写了《宋元戏曲考》,并提出了“意境”说,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元代戏剧的一些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