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51)
报纸(657)
图书(100)
学位论文(58)
会议论文(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20)
地方文献 (357)
地方风物 (37)
才乡教育 (27)
红色文化 (21)
宗教集要 (19)
非遗保护 (10)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378)
2013(110)
2012(164)
2011(205)
2003(61)
2002(45)
1999(52)
1998(50)
1992(22)
1987(27)
按来源分组
青年时报(16)
古典文学知识(7)
连环画报(2)
长城(2)
新财富(1)
大众日报(1)
鸡西大学学报(1)
中国质量报(1)
桂海春秋(1)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1)
论汤显祖的诗学观与晚明曲批评
作者:黄振林 李雪萍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学  晚明曲  传奇批评 
描述:集中体现了汤显祖诗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即倡导"意趣神色"的诗学本质观,讲求"字句转声"的曲声律观,和追寻"率性而已"的诗学实践观。
与为道之间:王安石《老子注》的价值转向
作者:蒋丽梅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注》  价值转向  王安石    《郡斋读书志》  《老子》  为道  晁公武 
描述:王安石博闻广览,尤爱《老子》,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司马光也说"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①,其所注《老子》,对王雱、陆佃、吕惠卿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亦一代宗匠也"②。可惜王注《老子》仅前十一章原注尚存,其后注文已散佚
“尊德性”与“道问”:朱熹和陆九渊教育观的碰撞
作者:杨丽娟  来源: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德性”  “道问  理学  教育观 
描述:共通之处.
朱陆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关系之争
作者:吴凯雷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尊德性  道问  争辨 
描述:“尊德性与道问”的关系是朱熹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王应麟《词指南》对于现代阅读写作的启示
作者:曹家欣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词指南》  现代阅读  写作 
描述:阅读写作的要义:编题、作文法、语忌、诵书、合诵、编.这六法涵盖了阅读写作的各个方面:包括阅读计划拟定、阅读作品选择、写作练习规划、写作注意事项等.提倡优秀作文必须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之上
从陆九渊的“为人”教育思想看今天学校教育的现状
作者:翟蓉  来源: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  陆九渊  现状  道德修养  道德教育  教育改革  做人 
描述:本文主要介绍了陆九渊“为人”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重践道等,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他的这些教育思想
性视域下的《牡丹亭》及其翻译研究:A Comparat
作者:王思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牡丹亭》  汪榕培  西里尔·伯奇 
描述:本和社会文化。互性被定义为符号系统的互换一一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外的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学者哈蒂姆和梅森把翻译研究与互性理论相联系,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并为打开新视野
李纪恒会见越南副总理武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 张寅 刘建华) 昨日,省长李纪恒在昆明会见来昆出席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越南副总理武宁一行。 李纪恒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武宁一行
對談王英偉:藝政策面面觀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圖為王主席以藝發局主席身份出席活動的圖片/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2012國際文化領袖圓桌交流會 政府被批評缺乏持續文化政策,藝術家申請資助更是難於登天。你認為是被誤解還是確有改善空間? 王: 藝發局每年會資助中小型藝團,由於錢不多,每團給百多萬是支援他們租金及寫字樓開支成本,希望他們成為大團
吴曾祺《涵芬楼谈》研究述评
作者:韩李茁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谈》  研究  述评 
描述:《涵芬楼谈》在清末民初面世之后却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其理论价值遭到遮蔽,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对该书的研究状况进行简回顾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