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
-
作者:宋丹 来源:写作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散文创作 率真 女作家 游子 散文家 当代女性 自称 坦诚 读者
-
描述:王英琦的散文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感情的世界。……她自由率真地将自己的怨、自己的爱、自己的恨、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生的追求以及长期形成的内心欲望及创伤和屈辱,透过话语喷发出来。……她把自己的感情体验毫无遮掩地倾吐给读者,把读者视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心对心坦诚地讲,使读者为之动情。
-
识人
-
作者:王新利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识人 王安石 女作家 表里不一 少年 治国之道 历史现状 宫廷政变 交朋友 说真话
-
描述:应是输得精光才来借钱扳本的。至富翁家后
-
习武自强,作家王英琦修成“文坛第一女剑客”
-
作者:南草 来源:女性天地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术 太极拳比赛 王英琦 女作家 文坛 习武 武功 杨式太极拳 散文 蒋子龙
-
描述:以哲理散文蜚声国内文坛,被称为"江淮才女、大陆三毛"的女作家王英琦,近几年突然由文入武,并在1999年"第六届国际太极拳联谊赛"上出人意料地夺得一等奖,引起文学界和武术界不小的震动,有媒体载文称其为
-
挡不住的叠字诱惑
-
作者:张宏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诱惑 叠字 女作家 言外之意 李清照 批评家 晏几道 词史
-
描述:在词史上,李清照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她的特别在于,和一般女作家不一样,批评家是把她当作作家看待,而不仅仅是女作家。在宋代词史上,她的名字可以和柳永、晏几道、秦观、苏轼等人并列,可
-
三更有梦书当枕
-
作者:彭拥华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汤显祖 女子 学生时代 牡丹亭 女作家 衰老 写作 青葱 皮肤
-
描述:我还依稀记得自己如梦懵懂的学生时代,青葱美丽的少女年月。依然觉得自己面容年轻,皮肤光洁,但不知不觉中却已为人妻为人母,我已是一个8周岁男童的妈妈。酷爱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名句,则为你
-
才女已乘黄鹤去 潇洒风尘永忆渠——对三毛的两次访谈
-
作者:孙兴初 晓军 吴庆胜 来源:大视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祖国大陆 女作家 出版著作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才女 中国大陆 黄鹤 机场 浙江舟山
-
描述:她进行了采访。迄今,距三毛首返祖国大陆已有15个年头,离她逝去也有13年了,但她爱国、爱乡、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俭朴、洒脱的精神与形象,至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
作家的口才
-
作者:王玉国 来源:上海企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口才 女作家 梁晓声 中国共产党员 记者招待会 提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品 现场
-
描述:》、《豆棚
-
琼瑶祖父陈墨西的曲折人生
-
作者:金宝山 来源:名人传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孙中山 琼瑶 革命党人 蒋介石 祖父 女作家 台湾 爱国民主人士 师范
-
描述: 1903年,南京两江师范(中央大学前身)招生,招七十余人。时任该校监督(校长)的李瑞清亲自主持面试,收了一个才智过人的大龄学生陈墨西。 陈墨西,湖南衡阳人,1869年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维之曾中进士,清同治年任江西九江知府,为官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后不幸病故任上,致家道中落。陈墨西尚未入仕,在家乡当塾师谋生。陈墨西胸怀大志,不甘困守家园。听说两江师范是优级学堂,便前往南京报考。那时他已三十四岁。离家前夕,妻问:“何时归来?”陈墨西昂首答曰:“此去金陵,考不好不返乡。” 陈墨西幼承父教,旧学功底深厚,能诗善文,在接受李瑞清面试时,出口成章,对答如流,深得李瑞清的赏识。李瑞清微笑着对陈墨西说:“你是大龄学生,年纪仅比我小两岁。本学堂一般不收年龄太大的学生,念你有旧学功底,人品端正,是可造之才,我破例特准你入学!”陈墨西受宠若惊,鞠躬道谢:“承蒙恩师惜才,吾永志不忘。
-
王英的《与你一起成长》引来八方关注国内女作家中最长纪实散文
-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县委报道组 黄 擎
本报讯 闭门潜心创作的海盐女作家王英最近在散文、小说创作上又有新突破。继去年王英首篇中篇小说发表后,6月1日,她的最新力作《与你一起成长》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地
-
张元济参与中共建政 王英(作者系浙江海盐女作家)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中国知名出版家张元济,字筱齐,号菊生,系戊戌维新时期重要人物。1867年10月25日,张元济出生于浙江海盐名门望族。清光绪十八年,张元济中进士,先后担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职,与康有为等人入内庭受光绪皇帝接见,共商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张元济被“革职永不叙用”,离京赴沪,先后担任南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