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7)
报纸(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7)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3(2)
2008(2)
2000(1)
1997(3)
1993(6)
1990(4)
1988(4)
1987(3)
1975(1)
按来源分组
孔子研究(2)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
华夏文化(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
古籍研究(1)
鲁中晨报(1)
东莞时报(1)
聊城大学报(1)
潇湘晨报(1)
半月选读(1)
晏殊《光禄寺丞仲容公墓志》一文的发现及其价值
作者:谢先模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墓志  秘书省  校书郎  圣人  书院  金陵  晏殊  新发现  仁者  族谱 
描述:归乎圣人,戈矛殄乎多垒。黄旗夕卷,青盖西还。君眷恋庭闱,退居里(?)。雍熙中,诏下本郡,旌其门闾。而
吴与弼和《崇仁学案》
作者:王文鹏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仁学  圣贤  穷理  居敬  圣人  《明儒学案》  哲学思想  陈献章  “理” 
描述: 《崇仁学案》,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明初一个颇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它上承程、朱之道,下启王、谌之河,源远流长。既有继承性,又有创造性。因为这个学派是江西崇仁籍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吴与弼创立的,故称崇仁学案》。 一、吴与弼的生平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东下五十五都罗源冈(今孙坊乡)
史料间的矛盾与考据中的判断-兼论郭沫若对判断原则的变革
作者:任嘉禾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料  孔子  三国志  考据学  王安石  孟子  正史  十三经  三年之丧  圣人 
描述:判断。
论曾巩的哲学思想
作者:陈圣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哲学思想  《洪范》  “诚”  入圣  圣人  孟子  善性  自明诚  理学家 
描述:曾巩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积极参与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在北宋文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也为历代人们所推许,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是思想家,但他的思想和他的诗文一样.,在历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了深刻地理解他的诗文和便于公正地给他评价,弄清他思想的主要倾向是很有必要的。
《四书评》辨析
作者:任冠文  来源:文献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评  儒家经典  李贽思想  孟子  圣人  中庸  四书  周亮工  今本  著作 
描述:《四书评》辨析
范仲淹“沽名钓誉”
作者:王慧珍 王建祝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吕夷简  太后  宋史  宰相  言官  朝廷  晏殊  好奇  圣人 
描述:久而久之,恐怕还是易于流宕,常诵而常忘,不知其深旨了。
禅与诗——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与诗歌创作
作者:万伟成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创作  佛禅  晚年  初步探索  生活方式  熙宁变法  圣人  全祖望  法家 
描述:提起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人们不会忘记他的法家桂冠和熙宁变法。本文拟就他晚年的禅与诗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力图剖析王安石生活及个性的另一个侧面。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睨蔡与崔(《寄赠胡先生》)。王安石早年的研究诗书、遐希稷契、致君尧舜、
王安石“篡位”记
作者:王国华  来源:晚报文萃(B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孔子  圣人  颜回  孟子  历代皇帝  孙子  曾参  徒弟  地位 
描述:皇帝们确立了孔子一枝独大的地位以后,各地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庙工作。总不能让圣人孤零零地一个人待在庙里,找几个人来陪伴吧。有资格站在圣人旁边的,那也不是一般人。先是他的大徒弟颜回,接着是曾参,再
浅析王安石的社会历史观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社会历史观  历史发展  圣人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改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确认识  创新  法律制度 
描述:义泥坑的观点之影响吧,就连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也不能例外,况乎王安石呢?诚如是观。然而,窃以为这样太过于简单
徐春甫“慎疾慎医”的养生主张
作者:张永芳  来源:长寿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春甫  养生主  《古今医统大全》  “治未病”  学术观点  辨证加减  圣人  代名  针灸  加以预防 
描述:徐春甫,祁门(属安徽)人,明代名医,字汝元、汝源,号思鹤,又号东皋,少通儒学,后因多病,就学于名医汪宦,遂成一代名医,后授太医官。他认为医家应兼通针灸、药物,用药不可拘泥于古方,应辨证加减药味,他的这一学术观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徐春甫著有医书多种,最重要的著作是《古今医统大全》一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