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情”的困惑——论汤显祖文学观的内在矛盾及成因
-
作者:左其福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情 宋明理学 非情 三教并立 晚明心学
-
描述:“情”是汤显祖文学观的核心范畴,“唯情”是他一以贯之的文学主张。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制约,其文学观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如情与理的矛盾,“唯情”与非情的矛盾,而这一点往往为学者
-
情·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情 欲 爱
-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情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
李贽的“童心说”与汤显祖的“情至说”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贽 李贽 童心说 童心说 汤显祖 汤显祖 情至说 情至说
-
描述:汤显祖与李贽身交甚少却神交甚厚。汤显祖是通过读《焚书》而成为李贽的崇拜者的。汤显祖说,读李氏之书如“寻其吐属,知获美剑”。汤显祖之于李贽,更多的是把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汤显祖的“情至说”与李贽
-
李贽的童心说与汤显祖的情至说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贽 李贽 童心说 童心说 汤显祖 汤显祖 情至说 情至说
-
描述:汤显祖与李贽身交甚少却神交甚厚.汤显祖是通过读<焚书>而成为李贽的崇拜者的.汤显祖说,读李氏之书如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汤显祖之于李贽,更多的是把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汤显祖的情至说与李贽的童心说
-
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
-
作者:张青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 情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言志 言志 情理统一 情理统一 养亲齐家 养亲齐家 忠君忧国 忠君忧国 壮志 壮志 难酬 难酬 师友至交 师友至交 传承 传承 格调 格调 学古 学古 开启 开启 尚真
-
描述:雅正、理性、冷静、深沉的
特色。虽然汤显祖在诗歌创作中力主“情生诗歌”,认为情是诗歌创作的原动
力,而很少关于“言志”的论述,但通过分析他的诗歌作品便可发现,其作
品中所
-
评吴炳的《情邮说》
-
作者:于成鲲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吴炳 临川派 情至 戏剧理论 文学作品 艺术主张 研究分析 文学史 牡丹亭
-
描述:没有他的地位。我认为对吴炳的作品要从他的创作指导思想上去研究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遗憾的是吴炳的戏剧理论留下来的极少,除《情邮说》以外,其他材料尚未发现。《情邮说》是吴炳留给我们的唯一
-
唯真性情乃本色
-
作者:刘永濂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泰州学派 社会文化思想 《四声猿》 唯真 《南词叙录》 弘扬民族文化 百姓日用 学术著作 《牡丹亭》 美学观
-
描述:唯真性情乃本色——《徐渭三辨》读后刘永濂市场是个大舞台。各行各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出版业当然也不例外。试看今日文化市场上的各种读物,花花绿绿,光怪陆离,真可说大宇宙、小
-
上善若水,夫唯不争
-
作者:黄国荣 来源:月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王安石 道德经 司马光 苏轼 品格 最高境界 自然作用 文学家 太皇太后
-
描述:愿放弃高贵显赫的位置而屈居众人不愿待的卑下之处,所以它的品格与道十分接近。
-
汤显祖心目中的情与理——汤氏“以情抗理”说辨证
-
作者:杨忠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情与理 现实世界 杜丽娘 理学家 封建道德 改革主张 学术思想 遂昌 思想主张
-
描述:情对抗天理”这样一个成说,一些有影响的论著认为汤显祖在《寄达观》简中说过“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这样的话,甚至将“情有者,理必无”作为汤显祖思想的首要特点,认为在汤显祖心目中,情与理的矛盾“是
-
论《牡丹亭》非爱情剧
-
作者:沈琴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非爱情剧 非爱情剧 情 情
-
描述:本文通过将《牡丹亭》与其他传统爱情剧所做的对比来说明《牡丹亭》与其他爱情剧的差别。从男女主角见面篇幅、情与性的关系和所表达的情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剧《牡丹亭》其实并非是爱情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