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唐末五代闽中的曹洞宗
作者:王荣国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曹洞宗  福州市  福州市  唐代  唐代  五代  五代  禅宗  禅宗 
描述:唐末五代闽中的曹洞宗
浣花古刹考略:唐益州正觉寺钩沉
作者:陶喻之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觉寺  梵安寺  唐代  杜甫草堂  龙兴寺 
描述:行 ,深入考古工地临场踏勘 ;旋又承提看出土唐代文物暨垂拱年间僧侣塔铭碑刻拓片一纸 ,增进感性认识殊为不少 ,获益良多。离亭分袂 ,握别锦城 ,不日取道汉南 ,出蜀抵西京长安 ,登大雁塔底陕西
佛国的天籁之音
作者:郑汝中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敦煌石窟  研究  音乐史  中国  唐代 
描述:佛国的天籁之音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法海:唐代高僧法海禅师
作者:陈浦燕 鲁妹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代宰相  禅师  还原历史  高僧  第二代  金山寺  祖师  裴休 
描述:法海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俗姓裴,字文德,镇江金山寺(今江天禅寺)的第二代祖师。法海禅师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因他出家之后,严持戒律,行头陀行(佛教苦行),因而被称为“裴头陀”。
从新出墓志看唐代邯郸历史地理的几个问题
作者:孙继民 郝良真  来源:文物春秋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历史  唐代墓志  邯郸县  邯郸西部  战国秦汉时期  邯郸市  邯郸城  《太平寰宇记》  《水经注》  罗城 
描述:从新出墓志看唐代邯郸历史地理的几个问题孙继民,郝良真《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河北卷》收录有三方邯郸出土的墓志图版,分别为《张修义墓志》①、《王友王墓志》②、《李公妻张氏墓志》③。据编者介绍,《张修义墓志
从司马承祯、王玄览看唐代道教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作者:陈澍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承祯  宋明理学  王玄览  唐代道教  反省内求  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  陆九渊  心外无物  认识论 
描述:从司马承祯、王玄览看唐代道教对宋明理学的影响陈澍理学是我国宋元明清时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代表官僚地主阶级利益的哲学,也是后期封建制度发展时期影响最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学术界目前认为宋明理学是儒家
唐代阿弥陀佛图像的否定问题与曾布川宽教授商榷
作者:李凇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弥陀佛  龙门石窟  《无量寿经》  《大正藏》  释迦佛  曾布  观世音  无量寿佛  三世佛  敦煌莫高窟 
描述:唐代阿弥陀佛图像的否定问题与曾布川宽教授商榷李凇在缺乏造像题记文字的情况下,对图像的性质和意义进行解读,一般是依据图像自身的样式、造像组合方式及其环境。然而,由于佛经与图像并非总能一一对应,佛经
唐代民间养马盛衰考--《资治通鉴》辨误
作者:马俊民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养马业  资治通鉴  监牧养马  唐代前期  中国封建社会  新唐书  马政  司马光  辨误  王应麟 
描述: 唐代国家监牧养马之盛,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这一点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民间养马业也曾得到充分发展的事实,却被忽略了。王应麟在评论历代马政制度时竞说,“牧于官而给于民者,唐也”,根本抹煞了唐代民间
色雅味清是茭白
作者:若涵  来源:长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茭白  水生蔬菜  《周礼》  粮食作物  诗人  唐代 
描述:香闻锦带羹”的诗句。但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不能开花结实,但基部茎干膨大,形成了肥大的肉质茎,便采以为菜,这就是今天的茭白。茭白属禾本科,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除富含维生素外,还含有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赖氨酸等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茭白,以其寄生黑粉菌而形成肥大的肉质嫩茎供食用,肥嫩似笋,较笋柔软,食之脆嫩新鲜,为家常佳蔬。茭白宜拌、炒、烧、烩,也可以作汤,为素馔;也能配荤料,可切成片、丁以及滚刀块,能适应多种调味。它味道鲜美,有一定营养价值。此外,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寒,《本草纲目》中记载茭白具有“解烦热,调肠胃”的功效,此外还有解毒利尿之功能。茭白的吃法多种多样,这里简单介绍一则具有食疗功效的做法:麻辣茭白原料:茭白250克,红辣椒少许。做法:将茭白洗净切成滚刀块,炒锅放在旺火上,加油...
明代巾、簪之琐论
作者:陆锡兴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虢国夫人游春图》  明代  《书影》  唐代  周亮工  洪武  元代 
描述:用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不能视为一物。至于古折簪子、古折戒子和万字巾是常见之物,以致以前很少有人花功夫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