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908)
报纸
(59)
学位论文
(26)
图书
(13)
会议论文
(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65)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12)
才乡教育
(7)
文化溯源
(3)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
(50)
2012
(59)
2011
(73)
2008
(54)
2007
(48)
2006
(50)
2003
(38)
1996
(27)
1982
(16)
1957
(2)
按来源分组
文学遗产
(10)
写作
(2)
国学
(1)
财会月刊:会计版
(1)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书目季刊
(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
(1)
绍兴师专学报
(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八年级)
(1)
相关搜索词
咏物诗
大自然
盛唐诗人
关云长
中国历史
周礼
刘辰翁
古代
保健养生
《泊船瓜洲》
古人
黄州诗词
国家图书馆
出现频率
《团结报》
唐朝
复归
初中
图书馆藏
品牌宣传
北宋中期
乡愁
咏柳
《牡丹亭》
诗
王安石
《咏菊》
《洗兵马》
大明寺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咏柳诗】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同源异质各臻其极:王维、韩愈、王安石“桃花源”
诗
比较阅读
作者:
郝达
文晓华
来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源
本事
诗风
歌行诗体
描述: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并
诗
》后,"桃花源"便成为诗歌表现热点。王维、韩愈、王安石的同题桃花源
诗
堪称代表。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桃源主题及表现方式皆出现重大改变,对此加以详细辨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
诗人:如何与生活和解:徐芳及其《写给儿子的三十七首
诗
》
作者:
葛红兵
来源:
参花(文化视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农业文明
都市文化
和解
现代化叙事
城市
中国文化
文化怀乡
农耕文化
显性文化
描述:
明的感伤乡愁以及这种乡愁的自我美化,乡土被描述成充盈、慷慨、生机、梦想、拯救之地;相比较而言,都市文化一直是他者,悲伤的乡愁使都市他者化,常常,它
一
诗
一世界 有“情”才经典:对《泊船瓜洲》一课的反思
作者:
徐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
学生情感
诗歌
泊船
王安石
写作背景
古代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
教学重点
反思
描述:
理所当然地成了我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我备课时将本课的教学目
王安石咏花
诗
题咏对象初探
作者:
万莹
蒋朗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花
诗
描述:
王安石的咏花
诗
,大多数创作于晚期,体裁多为绝句,是诗歌艺术较为高超的一类作品。本文首先提出咏花
诗
的界定,从而梳理出王安石的咏花
诗
概况。王安石的咏花
诗
涉及十七种不同的花卉,本文根据开花季节的不同进行了
抚州春晚节目确定歌舞、相声、配乐
诗
、杂技、宜黄戏一应俱全
作者:
陈燕
来源:
临川晚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相声、配乐
诗
、杂技、戏曲为主,16个形式和内容不同的节目,将营造出殷实、文明、和谐、吉祥、欢乐、喜庆
文本类型和语境观视角下的诗词翻译:以《牡丹亭》下场
诗
英译为例
作者:
刘庚玉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语境
语境
下场
诗
下场
诗
比较
比较
描述:
进行研究的文章也趋多。这些文章或选取某一个译本进行评析,或对不同的译本进行比较,又或是选取某一角度对《牡丹亭》的译文进行细致分析。然而,对《牡丹亭》中下场
诗
英译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的论文至今未见。在翻译
从《
诗
·关雎》到《牡丹亭·惊梦》:“寤寐求女”母题在互文网
作者:
艾荫范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
文学母题
文学母题
寤寐求女
寤寐求女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
·惊梦》中完满现身。
李浩细数与李白相关的历史背景,抚摸其诗歌的脉络,将一个“
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电力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陈兆平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崇拜李白,喜欢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淡淡的忧伤,欣赏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尽管如此,我所了解的李白仅仅局限于他的诗歌,对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也只受限于正史所述。 “千百年来,盛唐雍容的风,始终飞扬着太白气宇轩昂的衣袂,时而飘飘如皎皎月
这首极凡俗而又极质朴的
诗
所表达出来的节日气氛,其兴高采烈,
作者:
李国文
来源:
文摘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每逢农历岁末年初,旧时的中国文人总是要写上几首应景的
诗
,已成惯例。这类应景诗,几百几千年写下来,成千上万人写下来,很难突破,很难创新。所以,历代的各种诗选,如《唐诗三百首》,如《千家诗》,基本上
从黄鹤龄《不暇懒斋
诗
钞》看道咸年间台湾社会之状况
作者:
刘荣平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龄
台湾
社会状况
描述:
谋的《海音
诗
》、《观海集》一样成为研究台湾道咸年间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