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子》与《周礼》营国思想比较
-
作者:苏畅 周玄星 来源:华中建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管子》 《周礼》 营国
-
描述:该文对《管子》及《周礼》二书的源起、具体内容、特点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列举比较,得出二者的异同点,并辅以简要分析,阐明二者的营国思想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及意义所在。
-
论东汉周礼学兴起的文化问题
-
作者:许结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献研究 文化政策 今古文 士文化 古代官制 春秋 政治制度 光武帝 王莽 公羊
-
描述:休的历史公案。本文无意于此,而是拟从学术史之变迁的角度对周礼学为何兴起于东汉这一问题作些散点式的探讨,以期予周礼学史的研究有所建言。
-
李觏《周礼》学述论
-
作者:夏微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李觏 上海古籍出版社 述论 庆历新政 儒家经典 四库全书 思想家
-
描述:政论性、学术性的文章。李觏经常在这些文章中援引《周礼》并加以诠释,以阐述自己的思想。《周礼》既是李觏学术思想的经典依据,也是其功利思想的理论源泉,可是学术界对李觏的研究多聚焦于他的功利思想,其《周礼
-
《周礼》中的玉器贡赋制度
-
作者:叶友琛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代 玉器 贡献 制度
-
描述:文章以《周礼》所载,结合考古及史料,对关乎周代玉器来源的有关制度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并认为,周王朝的玉器(包括玉料)来源,有王朝自营、王畿九赋、诸侯九贡等三个渠道;其中,王朝在国土内的直取和在直辖
-
范仲淹、王安石变法比较研究
-
作者:李裕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范仲淹 王安石 政治变法 价值评价
-
描述:个成了嘲讽对象。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后人都看走眼了,还是他们本身的差异造成的?这只有对两者作比较才能找到答案。
-
李覯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焦秀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于礼 义利双行 经世致用
-
描述:后,又一个文化思想高涨时期。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正值哲人辈出,一代豪士荟萃的时代。李觏也是当时我国文化界灿烂群星中的一颗,是我国北宋中期的一位博学多识,忧国忧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哲学家,进步的政论家和伦理学家。他的著作曾被誉为“皆从大处起议沦”的“医国之书”。 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李覯兼容并蓄批判地扬弃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在荀子礼学思想的基础上,建构了其独具特色的礼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品格,代表了处于上升时期的中小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重建儒学现实主义的时代呼唤,解答了当时构建新的伦理秩序的时代课题的问。李覯伦理思想以其人性论为基点,其礼论为中心内容,其义利观为价值取向,其经世致用为实践原则。作为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和调解现实生活的规则体系,其伦理思想以现实主义为理论品格,以治世救弊为现实目标,不仅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起到了一定的理论引导作用。 李覯认为气为万物本源,以阴阳二气以释万物,运用“气”的流动、变化来说明万物皆在易中和吉凶由人的道理。其宇宙观对其伦理学思想有深刻影响,表现为:注重顺人情、承认欲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注重人事。在人性论上区分圣人与庶人的区别,把人性置于广泛的社会背景和人的自然需求之中来确立其价值,人性论是其礼论预设的逻辑前提。 他对礼的论述,提出并强调了两个重要的观点即“礼顺人情”和“礼一本论”,从人民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论述礼的产生,认为礼是对民众道德生活实践的概括。这其实就已经涉及到了伦理学上自然的客观必然性与道德应然性的关系问题。他试图用“礼一本论”将政治法律系统和伦理道德系统相结合,不仅注重内心的道德自觉,更注重礼法对于社会秩序、社会发展的实践价值。 价值观上一反儒家的“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传统思想。肯定私利,注重民利,提出了义利双行的义利观,以作为社会经济生活及各方面的价值导向。提出了“利欲可言”、“礼以节之”、“见利思义”、“计利富民”的思想体系。“利欲可言”是其价值观的逻辑起点,“义利统一”是其基本准则,“礼以节之”是其具体的操作方式,而“计利富民”则是其最终的落脚点。与义利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王霸。他提出要树立区别王道与霸道的新标准。 李觏注重实功的的价值观作用于社会治理即为经世致用的治国构思。试图将“内圣”和“外王”二者统一起来,既注重高度自觉的道德理性又有面向实践寻求礼法制度和政治治理的现实诉求。他将实效实功和经世致用理念贯彻在制度、用人和教化。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论述展示了其康国济民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李覯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都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实开北宋功利主义先河,稍后的陈亮和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都受他的影响。李覯伦理思想影响深远,流传时至今日,他的某些思想对现代社会仍有启发意义,为我们如何很好的理解人的存在的全面性、如何看待无限膨胀的物欲、如何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何理解道德和制度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反思。
-
李觏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焦秀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李觏伦理思想研究
-
《隆平集》研究
-
作者:熊伟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隆平集》 曾巩 《五朝国史》
-
描述:作者,虽然近代文史大师余嘉锡先生对《四库提要》之说进行了有力的辩驳,但并未在学术界形成定论。本文上篇在余嘉锡先生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论据,证实《隆平集》确为曾巩所作。本文下篇为本书研究
-
陆九渊教学思想研究
-
作者:陈明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教学思想 特点 启示
-
描述:,阐述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对已有关于陆九渊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做出分析,指出已有研究的空缺之点。第二部分,分析陆九渊教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本文认为陆九渊教学思想的产生是南宋社会复杂矛盾
-
《四部正讹》研究
-
作者:李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部正讹》 胡应麟 辨伪
-
描述:皆有对《四部正讹》的研究,但都疏于对其辨伪思想的说明。而思想指导实践,胡应麟能有前人所不及的辨伪成就,当是有正确辨伪思想指导的结果。笔者认为“求真”的辨伪思想,不仅产生了正确的辨伪态度保障着辨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