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1)
报纸(341)
学位论文(28)
会议论文(10)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48)
红色文化 (30)
地方文献 (19)
宗教集要 (7)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3)
2013(30)
2011(49)
2010(70)
2009(39)
2008(46)
1993(7)
1992(7)
1939(3)
1937(1)
按来源分组
十日戏剧(8)
天天新报(4)
新民晚报(3)
淮北日报(1)
东南商报(1)
法制晚报(1)
南宁晚报(1)
证券时报(1)
兰州日报(1)
科海故事博览(1)
网吧扰民咋解决大米质量谁监管 王益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又到暑假,恰逢文广新局上“政风热线”,网吧投诉自然成为热点之一。有市民反映,锦阳花园的小飞网吧存在噪音扰民现象,并认为该网吧开在居民楼底下,设置地点不符合规定。 常州市文广新局文化市场处处长姜海称,市民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他们接到市民投诉后,便到现场进行了查勘,认为小飞网吧的设立符合《互联网上网服
国有资产评估有规定清凉寺整修已有时日 王益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周,政风热线迎来常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部门。周二,企业退休职工夏先生在电话中询问有关“国有资产值多少钱”的问题,他说:“一个企业,它的国有资产到底值多少,有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是不是企业自己随便估估,然后讲讲就行了?” 对此,常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陆家
时尚与生态共存经济与文化齐飞 王益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此次省运会出发之前,收到常州日报领导的委托,让我以一个外地记者的眼光客观地描述一下常州以及这次省运会。虽然答应了下来,但说实话,当时心里非常没底,因为从未来过常州,对常州的印象仅限于常州有座全国最大的恐龙园。 于是上网百度了一下,知道了常州是座拥有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三吴重镇,八邑名都”
户口迁移有原则驾照恢复有新规 王益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想请问一下,夫妻双方结婚以后,一方户口迁过来有什么先决条件?”本周,公安部门上线,家住戚墅堰区渚村282号的章先生周一打进电话询问儿媳户口迁移的问题。 据章先生称,儿子儿媳于2006年结婚
游乐设施遭损坏明年下半年将更新 王益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家门口有个公园,是每个市民都期待的好事,公园内的设施破烂了,暗藏着危险,这又会令人担心不已。11月1日,市民马先生拨打了政风热线,向记者诉说他的担忧。 据马先生称,因为他的孩子就在翠竹公园旁的小学上学,平时放学了,他就会带孩子去公园玩一玩。可是,孩子特别喜欢玩的“大风车”却让马先生担心不已。因为,
亮工《读画录》及其画事研究
作者:郭奕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亮工  《读画录》  画评 
描述:为鉴藏家、画评家的亮工的完整形象,并总结出亮工的画评特点与审美倾向。
《李灏深圳特区访谈录》上架 亦楣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晶报讯(记者 亦楣)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由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编辑、海天出版社出版的《李灏深圳特区访谈录》一书近日在深圳各大书城全线上架。 李灏是深圳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
李灏到我市考察 梁黎明国辉等陪同
作者:庄启旻  来源:舟山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 庄启旻 本报讯 10月16日至18日,广东省原副省长、深圳市原市委书记、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灏到我市考察。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黎明,市委副书记、市长
紫芝《竹坡词》交游唱和人物三考
作者:徐海梅 刘尊明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芝  《竹坡词》  交游人物  陈相  王之道  王相如 
描述:然作品多散佚不传;王相如与紫芝为总角之交的同里好友,建炎三年死于非命,紫芝与他的唱和之作最多;王之道与紫芝交游时间较长,唱和亦多,有《相山集》和《相山词》传世。
由《论成学礼》看汤用彤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作者:赵建永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用彤  儒学  礼教  中国文化  主体性道德人格  周礼  学礼  现代价值    立国之本 
描述:教育和治国理念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的各种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儒家产生的直接源头。经孔子述传,“礼”遂成为儒学的核心范畴,形成了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新文化运动时期,礼教遭到新派人物的猛烈批判,将礼教的人文教育精神与封建纲常制度混同起来而全盘否定。由于对于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