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应是心与心的互动
-
作者:刘秀英 来源:少年儿童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人 寒冷地区 唤起人 心理能量 御寒服 秦文君 重点高中 人的教育 本质区别 素质教
-
描述:教育应是心与心的互动
-
论陆象山哲学思想的性质
-
作者:李蕴瑚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哲学思想 象山先生 唯心主义者 “心” 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宇宙 哲学命题 马克思主义
-
描述:论陆象山哲学思想的性质□李蕴瑚张世英先生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中西方哲学都感到困惑的时代,是一个都要作出重新选择的时代。因此,他提出了中西哲学汇合论。他所向往的“未来的中国,理想的人格也许是一种既有执著追求、积极进取的务实精神,又有胸怀浩然、洒脱旷达...
-
重新认识“心性之学”
-
作者:葛荣晋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之学 学术界 太极 圣人 宇宙 重新认识 中国哲学史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哲学 陆象山
-
描述: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心性之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心性之学”的深入研究,我觉得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
人与机器何异
-
作者:赵强 来源:中华读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机器人 自我意识 三原则 自我选择 韩国政府 宪章 人类社会 阿西 两个极端 宇宙
-
描述:近来,关于机器人的话题猛然增多,法新、路透等大社在3月份相继报道,韩国政府正在草拟一份《机器人道德宪章》,负责起草的5人专家小组包括未来学家和科幻作家。“机器人学之父”阿西莫夫早已提出过简明扼要的“机器人三原则”,“机器人不允许伤害人类,或通过不作为允许人类受到伤害;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指令,除非该
-
陆氏心学辨
-
作者:王德有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 思想体系 本体论 心学 普遍法则 认识论 哲学体系
-
描述: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然以主观唯心主义冠陆氏的哲学体系,则不可以不辨。分析其整个思想体系,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陆九渊的哲学在本体论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因素。
-
从陆九渊到王守仁--论“心学”的彻底确立
-
作者:赵士林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太极 王守仁 圣人 无极 宇宙 心学 心即理 陆王 理论形态
-
描述:下“心学”从陆九渊到王守仁臻于成熟、彻底确立的内在思想脉络。
-
孟轲“万物皆备于我”辨析
-
作者:张季平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宇宙 讲堂 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 孟轲 中国古代 命题 主观世界 辨析 解释
-
描述:心主义的不断扩张、膨胀,终于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地步。在他看来客观世界的一切都在自己主观世界之中,只要老老实实地反求诸己,向内追求,就会得到一切,从而精神上会感到极大的幸福和
-
论李退溪的心学思想
-
作者:辛冠洁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体 李退溪 思想体系 心经 陆九渊 心学 宇宙 学术界 朱熹 心法
-
描述:不可外求”(《二程遗书》卷二)。很明显,在这里心是比理更重要的。程颐虽然提到“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主为心”,但重点还是落在理
-
陆九渊与南宋心学
-
作者:李振纲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圣人 曾点 自作主宰 象山先生 圣贤 岁时 宇宙 朱嘉
-
描述:好学深思,不苟言笑的个性。据《象山先生行状》记载,陆九渊三、四岁时,就曾问他父亲一个十分深奥的问题:“天地何所穷际?”父亲笑而不答。遂至废寝忘食,父亲呵斥,遂姑置之而心中常在琢磨。五岁入塾读书,聪颖好学,悟性极好,七、八岁时即得乡誉。一次,“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
-
有月亮的夜晚——谈苏轼《水调歌头》
-
作者:骆玉明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歌头 水调 无穷 心情 王安石 日常生活 古人 境界 宇宙
-
描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