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10)
报纸(165)
学位论文(30)
会议论文(12)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7)
红色文化 (7)
地方文献 (6)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3(69)
2012(48)
2011(41)
2010(35)
2009(38)
2006(32)
2004(26)
2003(24)
2001(25)
1993(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1)
抚州师专学报(6)
成才之路(2)
求实(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青春岁月(1)
科技致富向导(1)
内蒙古电大学刊(1)
科学之友(B版)(1)
甘肃社会科学(1)
从北宋后期文坛看文学创作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变法变法
作者:范宁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文学创作  政治斗争  变法  苏东坡  欧阳修  黄庭坚  地主阶级  神宗  苏轼 
描述:皇帝
王安石的“三不畏”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市场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标签基层政绩在基层,一些干部上任之后急于出政绩,三把火烧得有些猛,烧出一连串后遗症来。其实,有必要王安石的“三不畏”,要“三畏”:不是“天变不足畏”,要敬畏天变,不要搞人定胜天的蠢事,不要破坏
古筝
作者:盛秧  来源:西泠印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器乐史  浙江省    奏法 
描述:古筝
罗玘与茶陵
作者:闫建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玘  茶陵  交游  思想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描述:其诗在师法李东阳的同时,又另辟了一种甚似韩愈的奇崛风格,为茶陵诗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文多发新论,视角独特,代表了茶陵散文的别样风貌。本文通过对罗玘家世生平、经历、交游、著述等基本问题进行考察
象山心学与文学研究
作者:陈忻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山  陆九渊  甬上四先生  槐堂弟子  本心  文学 
描述:,则是极少涉及的。无疑,这就为后学者留下了一块尚待开垦的土地。然而,要彻底地考察象山学派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的意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该所有的文学思想都是与其心学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这样说
金石书刍议
作者:谢建华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胡小石  金石书  碑帖交融 
描述:凤子、李健等诸家在书艺上都各具风采 ,书法理论上也有所继承和发展。
也谈吴江
作者:席永杰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江  汤显祖  曲论  声律  发展问题  临川  王骥德  明代  最高标准  江苏吴江 
描述:3—1610),字伯英,号宁庵,又号词隐,江苏吴江人,故将以他为首的此称为吴江。沈璟论曲,主张恪守声律,“宁协律而词不工,读
论“荷花淀”的艺术变迁
作者:艾斐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犁  “荷花淀  刘绍棠  艺术变迁  从维熙  作品  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  艺术风格  《铁木前传》 
描述:代表作家,代代相承相袭地保持这一流派的固有特点和风格。 这种认识虽然普遍为人们所赞同、所接受,但在本质意义上,却违悖了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任何时代的任何文学,只要它一旦停滞下来,抑制了创造性,就必然要失去生机,趋于萎顿和颓唐,再也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论“吴江”的崛起及其贡献
作者:俞为民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江  戏曲流派  汤显祖  万历年间  临川  元代杂剧  黄金时期  戏曲史  文化  《曲律》 
描述:在东南文化中,戏曲的发达大概是一个重要特点。如明代万历年间是戏曲史上自元代杂剧繁兴以来的又一个黄金时期。而就在这一时期的曲坛上,出现了两大戏曲流派,即以沈璟为首的吴江与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这两大
宋词与江西诗
作者:邓魁英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古人  典故  江西诗  江西  唐人  王安石  北宋末年  艺术手法  黄庭坚 
描述:,“其言直而切”的新乐府运动。在北宋前期,散文和诗歌创作的改革也是同时进行的。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