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6)
报纸(43)
学位论文(9)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1)
地方风物 (13)
地方文献 (5)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2)
红色文化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14)
2012(16)
2011(16)
2007(4)
2005(8)
2001(6)
1999(5)
1997(4)
1991(8)
1982(4)
按来源分组
海洋石油(3)
阅读与写作(2)
江汉论坛(2)
艺术评论(1)
作文成功之路(上)(1)
美文(上半月)(1)
陕西审计(1)
时代文学(双月版)(1)
奋斗(1)
农村经济(1)
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得更紧更更好
作者:李继红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得更紧更更好
维权保障餐饮职工合法权益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工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采访解锋,他刚结束分组讨论,手上抱着一摞资料和发言笔记。他指着自己的笔记,对记者说:“你看,省工会十三大的《报告》中关于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里有这样的安排,‘下一步以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为重要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这就是对我工作最直接的要求。”除了
"富民"是名,"富国"是--王安石新法的是与非
作者:张祥浩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北宋时期政治思想家王安石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他在宋神宗熙宁年间实行的变法,后世或褒或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质上,王安石新法的本质是以富民为辞而行富国之实,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矛盾是富国与富民思想的矛盾.
之子大归 杳如黄鹤 孙夫人考
作者:杨芷华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刘备  孙权  元杂剧  建安  三国志平话  诸葛亮  荆州  周瑜  十三年 
描述:凡是听过《三国》评书、看过《三国》戏、读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无不熟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两句口碑俗谚。考查史籍,历史上确存在孙夫人其人、也实有孙权嫁妹其事。中国古代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正以史籍片断的记载作为基础,继承
李益《从军诗序》考
作者:马仁可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军诗序》  李益  《旧唐书》  《诗薮》  边塞诗  第一人  胡应麟  唐代 
描述:益为盛唐以下第一人,认为“可与太白,龙标竞爽”(见》诗薮》卷六)。可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还做得很不够。益诗流传至今尚存一百六十余首,向来无人笺注;其身世经历,长期以来,论之者亦往往谬误相沿.社科院文研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
郑之文行系年
作者:徐朔方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历  汤显祖  麻姑  名妓  钱谦益  守真  杂剧  通志  妇人 
描述:引论 如果只有月亮和几颗明星,夜晚的天空将显得单调乏味。戏曲史上有伟大的杰出的作家,也有二、三、四流的小家,他们的作品很少流传。没有大家,看不出一个时代所达到的发展高度,没有异采纷呈的众多才人也显不出一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全部风貌,并
明代以来王甫《西厢记》 研究资料索引
作者:雒万钧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关汉卿  明刻本  中国文学  汤显祖  元本  资料索引  文学研究  杂剧 
描述:〔戴不凡〕文史,1965.4 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王甫〔内田隆之〕日本文学论究34,1974.11. 王甫身世述臆(上、中、下) 〔朱君亿〕东方杂志,1979.2、3、4 二、《西厢记
甫和汤显祖血泪写戏曲
作者:寿生  来源:艺谭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甫和汤显祖血泪写戏曲
毛东堂行考略
作者:周笃文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提要    苏轼  蔡京  集卷  考索  苏东坡  墓志铭  分飞  曾布 
描述:“初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秩满去,已行抵富阳。轼闻有歌其惜分飞词者,折简追还,留连数月,由此知名。然其后乃出蔡氏兄弟之门。《铁围山丛谈》载蔡京柄政时,滂上一词,甚伟丽,因骤得进用。王明清《挥麈后录》又载“滂为曾布所赏,
之间:梦的叙事与意蕴
作者:朱夏君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叙事  “临川四梦”  戏剧场面  思想意义  思想观念  汤显祖  梦境 
描述:临川四梦实际上不是四梦,而是三梦,因为《紫钗记》不过是汤显祖形成自己风格之前的试笔之作,虽然它在情节的构造上出现了梦境,但它并不是全剧情节发生转折的关目。因此,无论是在戏剧场面的选择安排,还是在剧本的思想意义上,《紫钗记》都要逊于后面的三本传奇。后面的三本传奇在戏剧构成上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