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两课”教师应是“艺术家”
-
作者:王晓斌 来源:教育与职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德育教学改革 两课 德育教改 艺术家 教师 当代大学生 培养学生 道德品质
-
描述: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综合素质,能正确面对各种人生课题,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并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对于高职来说,和其他高校一样,德育的教学目标也是如此。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
-
教师应是儿童学习环境的准备者
-
作者:侯莉敏 来源: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习环境 儿童 教师 自由活动 相互作用 环境因素 动植物 有机体
-
描述:教师应是儿童学习环境的准备者
-
“板书”不应是教师的专利
-
作者:许广碧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专利 初步认识 师生互动 教学流程 “开放式” 生生互动 自主探究 私有土地 实际效益
-
描述:最近,笔者有幸欣赏了由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板书对我颇有启发。
-
有效教学应是每位教师的追求
-
作者:汤俊文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教师 课堂教学实践 学生发展 教学成功 解决问题 基础教育 观念 分钟 培养人才
-
描述:我国的传统教育是灌输型教学,学生没有自主权,只能被动地学习和接受。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刻板,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
-
教师应是社会道德的先行者
-
作者:李明阳 来源:辽宁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道德建设 教师 不同角度 师德修养 道德必须 人类文明 强制性 法律 学校 师德建设
-
描述:是高尚的,这样才能引领后人。
-
在历史与传说之间:以何文渊传说为例
-
作者:邱国珍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 传说 大传统 小传统 族群认同 历史记忆 何文渊
-
描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
《来往书信选》也是一部历史
-
作者:张振鵾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信 历史 刘大年 黄炎培 精神 细心 便条 学习
-
描述:《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
宋代的财政监督法律制度及其历史借鉴
-
作者:张文勇 来源:财政监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律制度 财政监督 历史 宋代 借鉴 财政情况 财政问题 王安石 范仲淹 大臣
-
描述:认为:“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
-
“警车开道”的历史气场
-
作者:宁稼雨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特权 警车 表现形式 气场 等级思想 历史 孔子 现代化社会 观念 周礼
-
描述:得畅道,此曰“鸣锣开道”。如今,没有了鸣锣开道,却时常能看到警车开路,没有回避的虎头牌和皂隶,却出现了凶悍的警员和“靠边、让开”等尖厉的警车语言。 背后根深蒂固的特权文化 追根溯源,还是我们国家专制等级制度及其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观念使然。 西周取代殷商之后,推行了一整套政治制度和文化措施,其中最为完善的就是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这个制度明确规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此前提下,最为显著的制度特征就是:所有的国家待遇和礼节均呈金字塔的形态,塔尖越高,等级越高,特权也就越大。比如天子吃饭才可以使用九鼎,诸侯可以使用七鼎,以此类推。 天子们不仅制定了这样等级分明的制度,而且还用什么“君权神授”、“奉天承运”之类的天命神秘观念为其等级特权制造神秘气氛。
-
历史深处的清明雨(节选)
-
作者:乔丽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明节 历史 杜牧 老人 行程 周礼 孔孟 家族 父母 行人
-
描述:解读:清明可能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广为人知的,这要感谢杜牧。他在一千多年前,用寥寥28个字为"清明"画了一张标准像,从此,清明就是细雨纷纷、行人断魂的形象。作者从千年前的那场清明雨落笔,用丰富的想象还原了诗人当日的惆怅和悲凉。羁旅愁困,不能按时返家祭祖,游子在清明雨中怎能不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