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9)
期刊文章(104)
会议论文(3)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8)
地方文献 (74)
非遗保护 (12)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0(36)
2009(17)
2008(22)
2007(15)
2004(2)
1997(4)
1994(1)
1982(1)
1981(2)
1959(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7)
青年报(3)
北京晨报(1)
戏曲艺术(1)
北京晚报(1)
光明日报(1)
京华时报(1)
温州晚报(1)
北京青年报(1)
解放日报(1)
试论宋元祐诗坛兴盛的原因
作者:秦寰明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梅尧臣  宋诗研究  苏舜钦  诗歌创作  前提条件  王安石  三个阶段  晚唐体  黄庭坚 
描述: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真宗景德、咸平之际,西昆体为代表,二是仁宗庆历前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三是仁宗嘉祜前后,王安石为代表。描述这三个时期的宋诗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宋诗如何从五代芜杂萎靡的诗风中振起,又如何逐渐摆脱唐诗而形成宋诗的个性,这些,都为元祜诗坛的兴盛准备了前提条件。
睡觉方向应是头脚南
作者:暂无 来源:治淮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睡觉  磁力线  人体器官  磁化效应  地球  有序化  方向  磁体  经脉  气血 
描述:睡觉也要讲究方向,这是因为地球是个大磁体。据研究,人睡觉时,头朝北,脚朝南,人的主要经脉、气血都和地球磁力线相平行,人体器官细胞有序化,相应地产生磁化效应,因而器官和机能得到调整和加强,人也就能睡得安稳香甜。
大藏西汉《老子》简识小
作者:刘洪涛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大学  老子哲学  西汉时期  国际汉学  汉学研究  试刊号  王安石  马王堆帛书  无名  中国语言学 
描述:2009年初,北京大学获赠一批西汉时期的竹简,共计3300余枚。11月5日,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情况通报暨座谈会召开,正式公布了这一消息。12月初,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的《国际汉学研究通讯》(试刊号)发表了韩巍《北京大学新获西汉竹书概述》一
仑海岸线上的丰富文化积淀
作者:石志藏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仑港  海岸线  海洋经济  北仑区域  核心港  宁波港口  地理优势  海洋文化  世界级  王安石 
描述:早在海洋经济浪潮兴起之前,凭借"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仑人已经与海洋打了几千年的交道,如今更是加快了步伐,把拥有绵长的岸线和优良的深水港口的仑三百里黄金海岸线打造得风生水起,沿海的岸线崛起了一座
中国作家大行 从维熙演讲会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作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维熙  中国作家  文学创作  文学家  新时期文学  中国知识分子  主持人  中国文学  作品  刘绍棠 
描述:时间:2010年6月18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陈晓明(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荣幸地请到尊敬的从维熙先生为我们演讲。从维熙先生是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是新时期中最早崛起的文学家,是新时期文学旗
宋诗赏析 陂杏花(七绝)
作者:沂之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赏析  宋诗  绕花  七绝  雪花  路边  胜过  春风  失败  王安石 
描述:宋诗赏析 陂杏花(七绝)
宋词林审美的三元特征
作者:張廷傑  来源:词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宋词  周邦彦  俗词  集卷  士大夫  雅词  审美情趣  俚俗  晏殊 
描述:。其有别于俗词自不必说,与传统雅词也大相异趣。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宋词林雅、
首排《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由腾腾(左)饰演的杜丽娘,活脱一个古典丽人。 本报记者 伍秀蓉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水袖轻舞,莺啼燕啭,一曲《牡丹亭》醉了无数人。上周六,文化部2014年资助项目永版《牡丹亭
痴”白先勇与昆剧《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成痴的知名作家白先勇今年应邀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10月21日起连续三天在世纪剧院展演经典昆剧――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读万卷书、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作品,在华人世界中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与川剧声腔审美
作者:刘芸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声腔艺术  川剧艺术  审美准则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基础  牡丹亭  审美形式  演唱技巧  戏曲研究 
描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昆剧团莅蓉演出,我曾在四川剧场欣赏到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墙头马上》、《春香闹学》等,而且还亲睹了昆曲大师俞振飞的精彩折子戏片段。之后川剧院与俞振飞及华文漪、岳美缇、刘异龙、王芝泉等一行名家作了艺术交流与座谈,那次难忘的聚会至今仍让人觉得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