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錞于述略
作者:李衍垣  来源:文物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出土  江西修水  博古图  石寨山  青铜乐器  贵州松桃  春秋  周礼  演奏方法 
描述:錞于是我国古代一种青铜乐器,相传春秋左丘明所著的《国语·吴语》上就有"王乃秉枪,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三军皆哗,釦以振旅,其声动天地"的记载;《周礼·地官》"鼓人"条有"以金錞和鼓"的说法。而南北朝时,錞于
莒盎
作者:何琳仪  来源:文物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东临沂  淮南子  汉文字  周礼  葱白  说文  汉墓  清酒  战国  出土 
描述:。"《集韵》"醠通作盎",而《说文》"醠,浊酒也。"段注"醠,《周礼》作盎,古文假借也。郑曰:‘五齐泛醴尤浊,盎以下差清。但云差清则固浊也。盎清于醴而浊于缇沈,即缇沈亦非全清也’。"综上古籍,"醠"本是一种较清的酒。而所谓"葱白色",正在清与浊之间。《淮南子》与
青铜礼乐 遥感商周礼仪的庄严
作者:暂无 来源:台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公元前  甲骨文  青铜器  铸造工艺  礼乐制度  遥感  安阳殷墟  出土  礼仪 
描述:上溯到夏朝,到商代晚期进入了制作技术的鼎盛繁荣时期。从商都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造型典雅、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良。从整个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礼乐形器中,可以遥感当年夏商礼仪的庄严与繁复。甲骨文、金
从明代道士张永馨的度牒说起
作者:魏德明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士  明代  度牒  礼部  王安石  闵行区  博物馆  和尚  出土  大明律 
描述:之印骑缝章,
试论马王堆一号汉墓用鼎制度
作者:张闻捷  来源:文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用鼎制  周礼  祭祀仪式  漆画  记载  出土  遣策  九鼎  彩绘陶 
描述:马王堆一号汉墓为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软侯利仓的夫人辛追之墓“’,墓中出土了记载随葬器物的遣策,为我们了解其用鼎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俞伟超先生即由此推断该墓使用了正鼎九、七三牢和陪鼎三套”’,但并未
汉代屏风:华丽悦目的视觉中心
作者:苏芸  来源:美与时代(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屏风  汉代  中国古代  装饰手法  营造法式  视觉中心  周礼  郑玄注  注疏  出土 
描述:屏风在中国古代室内陈设中,一般居于主要位置,它的装饰风格以及装饰主题十分明确地展现了当时的人文环境、审美情趣等。
曾巩书学研究
作者:李以超  来源:文物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墓志铭  欧阳修  省博物馆  中书舍人  江西  金石学  书法  南丰  出土 
描述:宋曾巩墓志铭,1970年冬出土于江西南丰县,现藏江西省博物馆保存。志盖上有"宋中书舍人曾公墓志铭"十字,篆体阴刻,出土时断裂。志文首为"朝散郎试中书舍人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曾公墓志铭并序",系林希撰文
“天圆地方”话璧琮
作者:茅子芳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圆地方  祭祀  出土  古代玉器  礼器  祭天  墓葬  十三年  文化  周礼 
描述:在中国古代玉器中,璧和琮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器物。其中,人们对璧较为熟悉,这可能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京剧《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关系。完璧归赵的故事已收录为成语,秦国要用15座城
三星堆遗址铜“龙柱形器”应是“羊柱形器”
作者:钱玉趾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  柱形  柱形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出土  出土  护柱  护柱  祭祀坑  祭祀坑  考古工作  考古工作  文物  文物  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  封面  封面 
描述:"龙护柱"称为铜"龙柱形器",并刊出正视、侧视、后视三幅线描图(图20,KI:36)。
说“琮”
作者:陈昌远 王琳  来源:华夏考古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南京博物院  考古研究所  黄河流域  文物保管委员会  玉器  江苏吴县  《周礼》  《周礼正义》  新石器 
描述:说“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