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戏
-
作者:吴若峰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盐腔 演员们 孟姜 客家族群 弋阳腔 长城 手抄本 广昌 剧本 汤显祖
-
描述:一出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在同一乡村的二姓客家族群中,作为家族祭祀戏,承袭传唱500余年,分化成两出悲喜剧,一个是传奇戏《长城记》,另一个是《孟姜女送寒衣》。遗失多年的古南戏剧本,几近绝迹的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尽留存在了咿呀戏语中,偏居一隅的小乡村成了国内文化界的关注对象.
-
《揭半斋璇玑遗述》等四种
-
作者:暂无 来源:文献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揭暄 南京图书馆 广昌 经术 合二而一 文学 见解 璇玑 南昌 咸丰
-
描述:清广昌揭暄撰。按刘大千《广昌志》文学传云:揭暄字子宣,号韦纶,别号半斋,衷熙子,以经术荐辟。衷熙殉发遇害,暄枕戈洫血,图所以报,计百出,贼急走险。暄用谍者间贼左右,反有为之用者。
-
广昌孟戏进入名录图典
-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黄志文文/图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广昌孟戏被编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据了解,广昌孟戏是江西省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其创始年代约在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
-
广昌“孟戏”的考察与研究
-
作者:李启福 李上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形态 传说故事 田野调查 历史渊源 艺术特点 孟姜女 高腔
-
描述:孟戏指专演孟姜女传说故事的戏曲,它作为成熟的一种戏曲形态,又名盱河戏,形成于明朝,距今五百余年。其唱腔以高腔、并吸取四大声腔之首海盐为主,特点鲜明、音乐古朴;具有元代古南戏曲音韵。笔者曾对江西广昌甘
-
江西广昌孟戏探析
-
作者:毛礼镁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姜女 广昌县 江西 戏曲研究 长城 南戏 海盐腔 探析 演出 弋阳腔
-
描述:广昌县甘竹镇赤溪曾村和大路背刘村,仅有盱江一水之隔,两地相近。从明代开始,甘竹镇曾、刘二村先后演出两种孟姜女故事的戏曲,俗称孟戏。其中赤溪曾村演《孟姜女送寒衣》;大路背刘村演《长城记》。两种孟戏虽然都唱高腔,一唱众和,只以锣鼓为伴奏,
-
《槎陂志》不是《广昌县志》
-
作者:白木 来源:修志文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槎陂志》不是《广昌县志》
-
晏殊《木兰花》赏析
-
作者:严树聚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思 晏殊 无情 白描手法 人生 赏析
-
描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是一篇写离情、相思的词。全篇采用白描手法,婉转缠绵,感叹人生中那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
李瑞清正书对联赏析
-
作者:暂无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李瑞清 对联 郑文公碑 “声” “清” “新” 字 “歌” “虚” 流动之美
-
描述:李雨(石家庄)《书法报》2005 年7月4日第27期第6版刊登 的李瑞清这幅五言联,最大特点 有两个,一是结体稳定,字迹方 正,不偏不倚。虽多茂密之字,但 参差自然,繁而不乱。比如“尘”字 中的“土
-
减官不如简政
-
作者:王放远 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僚主义 体制与机制 事务 吏员 经济效益 刘炫 《雍正王朝》 《周礼》 办公费 企业责任
-
描述:不远万里去追查求征100年的旧案。所以有谚语说:‘老吏报文案而死。’事务繁杂,这是吏员多而效率低的原因。”牛宏问:“北魏、北齐之时,吏员办事从容,现在则匆匆忙忙不得安宁,是什么缘故?”刘炫说:“过去,州只设长吏、司马,郡只设郡守、郡丞,县仅设县令而已。其余应备的僚属,则由长官自己挑选任命。如今则不然,大大小小的官吏,全由吏部掌握,细微之事都属于考核范围。减少官吏不如简化事务,官员们的事务不减,却希望他们办事从容,那可能吗?”
-
李安平:阳光路上与爱同行
-
作者:暂无 来源:长治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安平:阳光路上与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