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之比较
作者:章芳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话本小说  传奇  柳梦梅  人物形象  寻梦  叙事方式  叙事者 
描述:牡丹亭》(以下简称《牡》)传奇取材于明代何大伦辑《重刻增补燕居笔记》(万历以后编刊)卷九所收的《慕色还魂》(以下简称《》)话本。小说写南宋光宗时南雄太守宝之女,在一次游
灵与肉契合异化的救赎——性别批评形象解读
作者:罗昔明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别  生命本真  牡丹亭  爱情  男权体制 
描述:作者从社会性别和社会伦理结构的层面,已初步呈现出女性争取人性自由的自我意识觉醒。
论《牡丹亭
作者:赵霞  来源: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戏剧  封建礼教  封建伦理道德  叛逆者形象 
描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它通过女主人公为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浪漫主义情节,反抗束缚人的个性、扼杀人的正常感情和欲望的程朱理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它表现
艺术形象的独特性
作者:刘靖安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形象  封建礼教  牡丹亭  汤显祖  爱情理想  追求自由  进步思想  明代  传奇 
描述:盛演不衰,同这个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情女
作者:张红梅 张卫东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神话  汤显祖  柳梦梅  浪漫主义  梅花  爱情模式  女子  寻梦 
描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主题意蕴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描述: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高度赞扬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又深刻批判了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
一曲生命美学的颂歌——话本《慕色还魂》和传奇《牡丹亭
作者:张静秋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慕色还魂  慕色还魂  悲剧观  悲剧观  情至说  情至说 
描述:从背景环境、人物形象、语言色彩几方面入手,将《牡丹亭》与其蓝本《慕色还魂》进行溯本探源的比较后,不难发现《牡丹亭》在文学创作上超越《慕色还魂》的原因,尤其《牡丹亭》体现出汤显祖“不自由
传奇“牡丹亭”和话本“记”---釜底治曲记之三
作者:谭正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话本  传奇  汤显祖 
描述:汤显祖的“玉茗四梦”、向来都知道“紫义记”出唐人蒋防
浅析《牡丹亭
作者:徐峰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浅析《牡丹亭
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樊小青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描述:体现了作者的"至情"思想,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抗争,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理想人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