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3)
报纸(74)
会议论文(8)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5)
非遗保护 (2)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3(12)
2011(10)
2010(10)
2009(13)
2008(14)
2007(4)
2006(4)
2002(7)
1997(5)
1996(4)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探索与争鸣(2)
新华文摘(1)
孔子研究(1)
食品指南(1)
特别文摘(1)
阅读与鉴赏(高中)(1)
民间传奇故事(A卷)(1)
审计月刊(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督查应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暂无 来源:办公室业务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督查工作  果业开发  领导干部  减轻农民负担  督促检查  沿线生产力布局  农民负担反弹  工作部署  1995年  工作落实 
描述:开发进行了三次大督查,连续发出督查通报5次,真正做到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已经落实的查
“四两拨千斤”应是怎样产生的
作者:黄鑫  来源: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技术改造投入  工业发展  国债资金  内涵式发展  事实证明  财政资金  杠杆作用  银行贷款 
描述:“把技术改造放在工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被列为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重点工作之一。事实证明,技术改造投入的少量财政资金,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统计显示,在国债技术改造的实施中,1元国债资金带动了10元的社会投资及6元的银行贷款。
“校本”应是“本”
作者:范金豹  来源:教书育人(普教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本    以学校为本  以实效为本  培训活动  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培训 
描述:“校本”是“以学校为本”的简称,是个新生事物。“本”一词纯属我个人杜撰,意为“以实效为本”,因为从“校本”培训活动的本意来说,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追求“本”。
《世医得方》导读
作者:黄辉  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世医得方》  危亦林  方剂  骨伤科 
描述: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记录,并创立有二十五味方、自然铜散方等骨伤科内服外敷名方。该书系统总结整理了我国元代以前的骨伤科成就,明显带有金元时期医药发展的特色。
我县开展社会信任测评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去年11月,我县正式启动县级机关单位社会信任测评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此项工作取得满意效果,可谓“测”出了作风,“测”出了效率,“测”出了动力,“测”出了民心。当然,这只是一个良好开端
“聊天”宝贝李浩宇——— 夜里零下十来,好冷啊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只有-2℃,夜里能到零下十来,大家可要注意防寒啊。今天太阳要出来了,北风也没昨天大了,应该是人们常说的“干
凭借着曾经将帅的熟悉邓华德对阿巴斯使出绝招 让他投
作者:管吴澄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男篮亚锦赛 中国队 93∶60 约旦队 又是大捷。昨晚,中国男篮以93比60战胜了约旦队,取得自亚锦赛开赛以来的五连胜。至此,邓家军也提前锁定了一个八强名额。 放阿巴斯得分 邓华德给徒弟下圈套  昨天比赛一开始,中国队就很快进入状态,易建联、王治郅、孙悦和张博连投连中,打了约旦一个14比0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点、面、
作者:汪永庆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渗透德育  历史教学  渗透点  四大发明  渗透面  大禹治水  渗透  王安石变法  德育渗透  学史 
描述:笔者就历史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如何找准渗透点,展示渗透面,把握渗透等谈些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讨论之
作者:李慎安  来源:工业计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  JJF1059  1999  不确定分量  Expression  仪器  标准不确定  B类评定  GUM 
描述:”。同参考仪器比较,可以确定是否符合标准。参考仪器的最大允许的不确定,通常在标准中(我国则是在测量仪器的检定规程JJG或校准规范JJF中)有明确规定。于是,这一不确定是被检仪器(Verified
王安石奇招灾荒/古时男子也簪花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老年健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商。而后为一代名相的王安石,时年26岁,正在浙东沿海的鄞县(今浙江宁波)做县官,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使出“奇招”,不但不抑制粮价,反而发出公文,硬性规定该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顿时民怨沸腾,骂声不绝。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得食粥度日。粮商们因此发了大财,无不欢天喜地,都“知趣地”纷纷来给县官大人馈金送银。 王安石则来者不拒,命人一一收下,进账入库。偶尔有新来乍到的外地粮商不知“规矩”,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派人前去讨要。 到了次年3月,江南120余县,市面上几乎无米可卖,黑市米价涨到了5000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以致饥民大量涌现,外出逃荒饿死的人甚多,昔日美丽富饶的江南,已是饿殍枕藉、哀鸿遍野,一片萧条凄凉。而王安石治下的鄞县境内,却米粮充足,百姓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