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心血管疾病问答()
作者:白步云 徐世全  来源:中国医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复张性肺水肿  心力衰竭  血管扩张药  患者  肺微血管  血管扩张剂  酚妥拉明  利尿剂  硝酸甘油 
描述:ley氏线(Kerley氏A线指心腰部横的线条,B线指肋膈角横的线条,C线指心腰部网织样反应),肋膈角变钝;心电图示V_1导联Ptf较发病前更增大。
横岛上拜神
作者:赵桂英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岛屿  古道  渔民  王安石  海洋文化  舟山群岛  海金沙  拜神  古战场  庙宇 
描述:”,极言庙宇之多。
趋向题之
作者:朱丽萍  来源:文教资料(初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句子  修辞手法  广告语  例句  句式  王安石  李清照  根据要求  汽车广告  看法 
描述:趋向题之
浅谈初献
作者:杨明 李亚光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变化 
描述:春秋时期,表面上看周王室仍是"亲亲、尊尊、长长"[1]499,实际上其内部已是暗流涌动。鲁隐公选择"初献羽",[2]40一方面,说明鲁隐公是一个恪守周礼并能予以表率的诸侯;另一方面,也说明春秋时期
《周礼》“诗”述略
作者:徐丽鹃 陶水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  体用  "诗"  仪式  "" 
描述:的内容主要是占卜祝辞;在祭祀仪式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祭祖颂歌,而在礼乐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不同典礼场合演奏的礼乐歌辞.《周礼》中“诗”的概念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步生成、丰富和完善的.
李安平 利以
作者:暂无 来源:新晋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商精神  晋商精神  利以  利以  李安  李安  山西  山西  加油站  加油站  集团  集团  全国市场  全国市场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流通领域  流通领域  汇通  汇通 
描述:创立振东集团的李安平可谓新晋商榜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下海到今天经营拥有五大产业的集团,在晋商精神的鼓舞下,李安平实现了从山西到全国的跨越,可谓"新晋商战略"的成功,也让人们认识到新时代晋商的大有作为。
府续貂》补
作者:蒋礼鸿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嘉兴  广韵  方言  旧五代史  敦煌石室  平声  蜀语  牡丹亭  晋书 
描述:人染重病,候损日赴阙。’”敦煌石室写本《佛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与《三经新
作者:胡金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人性论  人性论  《三经新  《三经新  《字说》  《字说》 
描述:本身就是一个内圣外王并重的体系:既将德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注重对功利主义的追求,这是王安石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本质特点。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本体的思想体系,王安石提出了“法其意”和“道之全”的思想。“法其意”就是要效法其精神实质,所以形式上可以而且必然与先王不同,王安石以此强调了“变”的思想。“道之全”与理学家以五常为道本体的体系有很大不同,王安石以“道之全”的思想为指导主张公开吸收佛道诸子百家的思想,王安石从“惟理之求”和“合吾心者”的标准出发,挣脱了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因而王安石所确立起的道不仅仅包括了一些道德伦理的内容,而且还有功利主义的因素。王安石的道本体作为最高的范畴表现在万物之中的人身上,就是人性。与王安石的道本体相对应,王安石人性论的内涵中既有德性的一面,又有智性的一面。...
王安石《诗经新》研究
作者:廖育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经新  宋代经学 
描述:010年,海峽兩岸相關王安石研究的單篇論文有三千多篇,博、碩士論文有十多篇。而真正以王安石經學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博、碩士論文海峽兩岸計有六本,而且都聚集在近十年(2005年以來)。 王安石經學
《三经新》与王安石新学的形成
作者:吴依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三经新  王安石新学 
描述:本,教導士大夫明瞭經義,推行治道。晚年強調透過字的拆解,即能明瞭經典的義理,將訓詁與義理結合。《三經新義》並非是完全自出新解,注解時以己意為取捨,將自己的注解提升到漢、唐舊注的地位,不像《五經正義》一般,大體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則。但《詩經新義》大量遵循《詩序》的說解來闡揚《詩經》的義理,因《詩序》本身就闡發義理。「分文析義」強調透過對字形的拆解組合來說解文字,以探求其中的經義,在《周禮新義》中較為常見,《詩經新義》與《尚書新義》卻未發展起來,不能成為一種主要的解經方式,到王安石晚年所編定的《字說》才算完成。王安石主張「以禮會通三經」,藉由「禮」來溝通內聖與外王之道,以此開出王安石新學的理論架構。《三經新義》雖仍沿之前王安石學術「性命」之學的討論,但因王安石此時以外王事業的新政為重,故對內聖的性命之學,重視度下降。《三經新義》所表現的「性」,應是趨向於無善無惡,如此才容易開出「禮樂教化」的正當性。該書所展現的君臣之道,賦予君權不少合理性,故為執政者所喜。政事與刑罰為推行治道所必要,雖符合經義的說解,但也因此遭受流於法家的評斷。《三經新義》是王安石新政所頒行,帶有少量王安石推行新政的見解,對王安石後學推行新政有指導作用。王安石新學的成立,則與《三經新義》與《字說》緊密聯繫。王安石新學利用科舉與太學,使其在北宋達到頂峰。爾後蔡京與王黼的新政遭受批評,科舉與太學的改制,使得《三經新義》在南宋不再刊刻,王安石新學逐漸趨向凋亡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