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公新学新探
-
作者:熊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哲学思想 儒学 经学 道统
-
描述:如何解决儒学困顿、佛道相继崛起问题,并应对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是唐宋以来儒家所必须面对且致力于解决的时代难题。由于各种原因,唐代韩愈李翱等人虽然率先唱扬儒家道德,主张复兴儒学,批评佛道
-
20世纪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李祥俊博士《
-
作者:李英华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 经学 儒学 特征 “荆公新学“
-
描述:展示王安石学术思想的专著.
-
《诗经》“赋比兴”的五种阐释
-
作者:李秀梅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周礼 赋比兴 经学 文论
-
描述:在对古代有关《诗经》“赋比兴”的阐释作一梳理,将这些阐释类归为文字训诂之说、善恶说、显隐说、正变说和盛衰说等五种,并略作说明。
-
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
作者:刘爱敏 来源: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宋明理学 陆九渊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
描述: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注和考据。“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了解宋学特征,而且更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涵,从而对其做出恰当评价。
-
《周礼》概论
-
作者:王锷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 贾公彦 孙诒让 经学
-
描述:礼疏》、《周礼正义》,都是《周礼》研究的代表作。《周礼》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不仅是儒家的经典,也是我们研究先秦历史的基本文献。
-
走出经学模式
-
作者:李申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汉代经学 《周易》 西学中 王安石 经学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春秋》 《盛世危言》
-
描述:世纪之交的今天,怀旧与求新是处于这一时代的人们无法摆脱的情结。正如走出经学模式是创造中华新文化的前提一样,这个时代的真正精神应是创新。
-
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
-
作者:朱维铮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中国经学 经学史 王安石变法 周予同 汉武帝 董仲舒 公孙弘 儒学 封建王朝
-
描述:各的现象。这在国内学术界同样存在。因此,目前讨论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时,在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寻求共同语言,依我看是消除隔阂、求同存异的必要前提。
-
《经学辞典》指瑕
-
作者:丁鼎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 经学史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古文尚书》 《周礼正义》 王国维 《清史列传》 古文《尚书》 《十三经注疏》 指瑕
-
描述:《经学辞典》指瑕丁鼎经学自汉代以来就一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干地位。历史上,它曾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美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发生过多方位的深刻影响。本世纪初叶,随着封建王权的被推翻
-
康有为的经学及其教育思想
-
作者:李剑萍 来源: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康有为 今文经学 《新学伪经考》 古文经学 教育思想 《孔子改制考》 《周礼》 《春秋》 学术思想 变法理论
-
描述::“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穿之著《政学通议》(应为《教学通义》。笔者注),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经今古文学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古文经学尊《周礼》,崇周公;今文经学则尊《公羊
-
刘师培的后期经学
-
作者:陈奇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师培 《左传》 《春秋》 古文经学 古文《尚书》 《周礼》 《周官》 传统经学 春秋左氏传 《白虎通义》
-
描述:一1909年,刘师培公开投靠清政府,此后,他的经学研究便走了同先前截然不同的道路,趋于倒退和保守。先前,他的经学是为排满共和服务的。他以六经为史料,重新描述中国古代的历史,宣传资产阶级进化论,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