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研究
作者:彭启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心学诠释学  儒学 
描述:心学诠释学思想的先声。就其具体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孟子的“良心”说,是陆九渊“本心”说的思想源头,甚至作为陆学核心概念的“本心”一词也直接取之于孟子。(2)孟子的“居仁由义”说
陆氏心学之学统考辨:[陆九渊]
作者:郝明工  来源:新东方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哲学  宋代 
描述:陆氏心学之学统考辨:[陆九渊]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象山心学:[陆九渊]
作者:饶国宾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中国  现代  心理学 
描述: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象山心学:[陆九渊]
王安石新学和陆九渊心学的相近之处
作者:乐文华 戴文君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陆九渊  新学  心学 
描述:王安石和陸九淵都是宋代江西人,他們的學術思想也是有聯繫的。王安石的新學是宋學在發展時期的重要派別之一,且一度成為官學。陸九淵的心學是宋學在演變時期的重要派別之一,與朱熹理學並稱於世。在義理之學、主體精神、義利之辨、辯證法和歷史觀等方面,新學和心學都存在許多相近之處。
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宣城的传播及其影响
作者:夏建圩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宣城  罗汝芳  特点 
描述:明中后期,心学在宣城广泛传播,开始主要在城内士绅阶层中,后从社会上层转向地方宗族,与宗族活动结合在一起,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地域特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对理解宣城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心学基础及其解释学意义
作者:逄礼文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心学  解释学 
描述:的领域。因此回避“六经注我”的解释学意蕴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陆九渊的论断不是一个纯解释学出发的论断.因此必须在其“心学”的基本立场上来体会其解释学意义。
心学研究的新突破:读《陆王心学研究》:[陆九渊、王阳明]
作者:赵卫东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陆王学派  陆王心学研究  书评 
描述:心学研究的新突破:读《陆王心学研究》:[陆九渊、王阳明]
心学一辩--元代吴澄的心学
作者:方旭东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陆学  佛老  陆王  应当  宋明理学  为学  元代  诸子  禅学 
描述:误会:心学并不独指陆学,从尧舜直到周程诸子无不以心为学;儒家右着早以与佛老之学颉颃的心学传统。
王阳明之前儒家“良知”心性学说的历史考察:从孟子到陆象山
作者:杨庆杰  来源:太平洋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孟子  陆象山  陆象山  王阳明  王阳明  儒家  儒家  良知  良知  心性学说  心性学说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描述:够只局限于静态的结构分析,还应该考虑到其动态的历史发生。循着先秦儒学的心性论—大乘佛学的佛性论—宋明理学、心学的历史脉络,可以考察良知范畴历史发展的源流正变,揭示王阳明心学之前良知范畴的历史内涵。
走近心学大师
作者:周世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陆象山  王阳明  中国古代哲学  人本主义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王夫之  陆王  叔本华  客观唯心主义 
描述:走近心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