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8)
会议论文(15)
学位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
地方风物 (37)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6)
2012(3)
2011(11)
2009(2)
2005(3)
2004(5)
1997(6)
1992(4)
1991(3)
198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
海洋石油(3)
地质学报(3)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3)
石油物探译丛(2)
铀矿地质(2)
山西文学(1)
四川地质学报(1)
安全与健康(1)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1)
相山火山盆地主要断裂构造特征研究
作者:周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相山火山盆地  邹家山—石洞断裂  上谙—罗山断裂  构造特征 
描述:,并运用构造分析法,系统研究了区内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与认识:(1)遂川—德兴断裂是研究区内的Ⅰ级断裂,紧贴相山矿田北西侧,控制了相山火山盆地主要断裂的展布情况。遂川—德兴断裂的活动
江西相山构造—岩浆演化与富大铀矿形成
作者:邱爱金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相山  江西相山  构造—岩浆演化  构造—岩浆演化  富大铀矿形成  富大铀矿形成 
描述:本文从华南最著名的赣杭构造火山岩成矿带南西段的研究入手,论述了德兴—遂川NE向大断裂经历了"剪切走滑—伸展拉张—挤压逆冲"3个阶段演化。研究表明上述构造演化三步曲对相山构造—火山岩浆活动及铀成矿起着
相山铀矿田:断裂构造控矿
作者:袁月蕾 吕古贤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构造控矿特征  火山盆地  热液型矿床  大地构造背景  铀成矿带  断裂破碎带  断裂构造控矿  扬子地块  华夏地块 
描述:相山铀矿田是中国最大的、与火成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1大地构造背景相山铀矿田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结合带附近,NE向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与NNE向大王山—于山花岗岩型铀成矿
应用遥感技术解译相山居隆庵地区水系及线性构造
作者:吴志春 郭福生 刘林清 姜勇彪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水系  构造解译  居隆庵  相山 
描述:流动、冲沟横剖面形态呈“V”字型。这些构造解译水系标志丰富了该区及附近的构造解译标志,为以后整个相山盆地线性构造遥感解译奠定基础。
相山火山岩成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据
作者:梁良 刘成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判据  构造环境  成岩 
描述:相山火山岩成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据
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构造控制特徵-以俄罗斯Streltsov
作者:刘雷 胡瑞忠 商朋强 杨社锋 张国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床  成矿特徵  构造控制 
描述:些構造控制特徵的分析,提出了火山岩型鈾礦床找礦勘探的幾點建議。
滇西--莺歌海地区新生代盆地构造沉积耦合
作者:王国芝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滇西高原  新生代  碰撞  走滑张性盆地  走滑压性盆地  走滑盆地  盆地构造 
描述: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对东喜马拉雅-缅甸构造结东南缘产生了长期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形式就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桑达兰德(Sunda land)将沿红河左旋走滑断裂带向南东大规模
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及构造意义
作者:姚伯初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壳结构  高速地壳层  地壳减薄  张性构造运动  缝合线  南海北部 
描述:运动中,熔融的上地幔基性岩浆侵入到地壳底部,或进入下地壳,冷却后形成高速地壳层。陆缘地壳结构存在横向变化,反映了改造陆缘地壳结构的新生代张性构造运动强度之横向变化。还发现陆缘地壳结构和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它们可能是由不同陆块经碰撞、缝合而形成的,所以,香港—南澳断裂是一条古缝合线。
对江西西华山钨矿脉雁行构造成因的初步探讨
作者:何绍勋 奚小双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矿脉  雁行断裂  雁行构造  西华山钨矿  初步探讨  应力方位  江西西华山  构造成因  张性断裂  断裂扩展 
描述: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构造现象。雁行构造还显示了相邻矿脉在扩展中的变化特征。
新生代黄骅坳陷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
作者:孟庆任 王战 王翔 解建民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性盆地  构造沉降  沉积作用  玄武岩  拆离断层 
描述:的形成和演化也与盆地构造发展过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是在下伏岩石圈上部发生简单剪切和下部发生纯剪切的构造伸展过程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