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78)
报纸
(248)
图书
(36)
学位论文
(17)
会议论文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38)
地方文献
(33)
红色文化
(3)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59)
2013
(29)
2011
(50)
2006
(19)
2003
(14)
2002
(9)
2000
(5)
1999
(16)
1992
(4)
1935
(6)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9)
青年时报
(7)
古典文学知识
(5)
中国图书评论
(2)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连环画报
(1)
新财富
(1)
鸡西大学学报
(1)
中国质量报
(1)
中国哲学史
(1)
相关搜索词
大夫
吴澄
周亮工
王安石
券商
礼
曾巩
汤显祖
孙奎府
传记
周礼平
艺术特色
科学家
陆九渊
陶成章
作家
政治人物
刘绍棠传
刘麟瑞
王应麟
吴道南
刘绍棠
墓志铭
嬗变
司马光
陈郁
道家人格
重塑
奴隶
首页
>
根据【检索词:传记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682
条
欧阳修、曾巩论墓志铭——古代
传记
理论研究之一
作者:
俞樟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欧阳修、曾巩论墓志铭——古代
传记
理论研究之一
欧阳修、曾巩论墓志铭:古代
传记
理论研究之一
作者:
俞樟华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曾巩
墓志铭
理论
描述:
墓志铭是古代
传记
中的一种,作品数量琳琅满目,不可胜计,但是对墓志铭写作理论的研究却相对比较贫乏。宋代欧阳修和曾巩不仅是擅长墓志铭写作的古文家,而且对墓志铭理论也有专门论述。他们反对“谀墓”之作
胡应麟
传记
资料及其历史嬗变
作者:
崔建利
万华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传记
资料
传记
资料
嬗变
嬗变
描述:
胡应麟是明代后期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历史、版本目录及图书辨伪方面成就卓著。但本文对存世各类文献中有关胡应麟的
传记
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胡应麟不公正评价产生的社会历史渊源作了分析。
笔记:古代作家
传记
史料的宝藏
作者:
祝鼎民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古代作家
笔记
史传
人物传记
司马光
史料
世说新语
记载
生平事迹
描述:
知人论世,是研究古代作家的至理名言。知人之一,就要研究作家的生平事迹,就离不开
传记
。
传记
,主要有史传和散传(包括行状、碑志等),但它们一般只介绍人物的主干,甚至有些只可看成为宦海升沉录,内容单调
陈郁传
作者:
周焱
王景泰
陈谦
谭秀珍
来源:
工人出版社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陈郁
传记
工人运动
人物研究
人物研究
工人运动
描述:
陈郁传
儒道互补人格: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
传记
学分析
作者:
涂阳军
郭永玉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儒道互补人格
比较心理
传记
学
描述:
因素影响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王安石形象的近代“重塑”与新
传记
史学的诞生
作者:
青格勒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重塑
梁启超
描述:
在今天看来,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荆公新学”创始人、声名卓著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作为改革家,他更对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
《宋人
传记
资料索引》及《补编》登科人补正
作者:
周霞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补编》
资料索引
《后村先生大全集》
进士出身
宋会要辑稿
进士及第
墓志铭
兴化军
《至顺镇江志》
王安石
描述:
补编》,增补宋人达一万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索引》之不足。然诚如《补编序》作者曾枣庄所说:“无错不成书”。《补编》大都以方志为取资之源,其间错漏不少。本文作者在运用上二种工具书过程中,陆续作了订误补正。限于文章篇幅,兹先选录出其中一部分以供学界参考。
历史人物的另类
传记
之二 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王莽
作者:
张宏杰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莽
长安城
王政
《周礼》
皇帝
大司马
历史人物
未央宫
奴隶
西汉末年
描述:
历史人物的另类
传记
之二 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王莽
“
文
”“
文
”之辨
作者:
汪秋明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文
”
褒禅山
花山
山名
梦溪笔谈
辨认出
王安石
安徽省
碑文
古诗文
描述:
“
文
”“
文
”之辨安徽省宁国中学汪秋明(游褒掸山记)(高语一册)有这样一句话:“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
文
也犹可识曰‘花山’。”(教参)翻译说:“有块石碑倒在路旁,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是从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