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0)
期刊文章(1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2)
地方文献 (14)
红色文化 (10)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56)
2012(47)
2011(46)
2010(13)
2009(20)
2008(23)
2006(9)
2002(2)
2000(4)
1989(4)
按来源分组
戏曲研究(4)
人民长江(1)
文艺理论与批评(1)
经济学动态(1)
舞蹈(1)
大观周刊(1)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艺术市场(1)
社科与经济信息(1)
东京文学(1)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努力开创新形势下组织工作新局面 李纪恒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云南党的生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组织工作  新形势  新局面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组工干部  基层组织建设  自身建设  组织部门  改革创新  会议 
描述: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和
新版赣剧《牡丹亭》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叶树发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学术研讨会  赣剧  新版  海盐腔  二十世纪上半叶  吸引观众  诗意化  《惊梦》  人性觉醒 
描述:2003年12月23──26日,是短暂而平凡的 四天,但对江西戏剧界来说,却是不平凡的四 个日日夜夜。因为,江西师大推出的新版赣剧 《牡丹亭》于23至25号在江西最好的剧院── 江西艺术剧院公演三场;郭汉城、康式昭、王安 葵、叶长海、季国平、查振科、刘祯等专家、学者 专程来南昌观看新版赣剧《牡丹亭》
中国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宋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相权  史弥远  曾布  宋史研究  宋代经济  法律地位  中外学者  教授 
描述:,副教授23名。这些学者中,有我大陆学者39名,香港地区学者3名,美国学者8名,联邦德国学者
近年礼学研究综述
作者:惠吉兴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学研究  仁礼学说  礼乐文化  《周礼》  制礼作乐  礼乐制度  《仪礼》  古代宗教  周公制礼  礼的起源 
描述:近年礼学研究综述
曾巩历史学说综述
作者:王志略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历史学说  历史发展学说  历史编纂理论  铭志  史学思想  司马迁  章学诚  史学目的  刘知几 
描述:曾巩(1019—1083年),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他虽以文学建树名于后世,但在当时却是“以史学见称士类”[],具有较高的史学修养,清章学诚把他与刘知几、郑樵并称为“良
首届“三秦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作者:裴大洋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秦文化  学术讨论会  周秦汉唐  陕西经济  黄永年  周文化  区域性文化  思想文化  宋明  关中 
描述:要观点综述如下:
吴澄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作者:吴立群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哲学思想  研究综述 
描述: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其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理气论、心性论、工夫论及象数变易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作出综合性的介绍,能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以来虞集研究综述
作者:姬沈育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研究  社会—阶级分析  文化—心理分析 
描述:技巧见长的虞集,大多评价不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中社会—阶级分析方法渐渐淡出,而文化—心理分析方法逐步为学者所接受和重视。这一阶段的虞集研究不再局限于品评其诗文成就的高低,而更加注重从社会文化背景、心态等方面总结其创作得失的深层原因。人们对虞集的认识渐趋全面。
程颢、程颐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作者:任金丽 韩强  来源:国内哲学动态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思想  二程  程颐  王安石变法  任继愈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司马光  冯友兰  侯外庐 
描述:政治斗争中,程颢开始时同情王安石的变法活动,后来就站到以
胡应麟研究综述
作者:陈丽媛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学术成就  文艺思想  研究 
描述:胡应麟研究从明代到当代,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零星到系统的发展过程,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但这些研究与胡应麟学术成就本身相比仍相当薄弱,尤其对其文艺思想研究还留有较大空白,有待进一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