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32)
报纸(72)
学位论文(26)
图书(14)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99)
地方文献 (29)
宗教集要 (12)
才乡教育 (7)
文化溯源 (3)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55)
2012(66)
2011(88)
2010(57)
2008(57)
2007(52)
2003(39)
1987(19)
1957(3)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13)
文学遗产(10)
传媒观察(2)
秘书工作(2)
群言(2)
文学自由谈(2)
高中生之友(1)
书目季刊(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1)
前线(1)
曾巩六之题考
作者:赵润金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悦道  阅道  宫保  少保 
描述:《全宋诗.曾巩》中涉及赵扌卞的六首之题目有讹。《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中“悦道”为“阅道”之讹。《寄赵宫保》、《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和赵宫保别杭州》等之题中“宫保”为“少
棋乎禅乎——读王安石《棋》
作者:查丕栋  来源:围棋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人    历史人物  “四人帮”  学术著作  旧书摊 
描述:历史人物的态度就不那么慎重了。就说摆在我们面前的王安石的这首咏棋吧,诗人不过是借“棋”发挥,发发人生感慨罢了,却引起了后人的许多误会,甚至多有不敬之词。[第一段]
《周礼》“六”与周代的乐教传统
作者:杨朝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关于《诗经》的分类,人人都知《序》以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来论述《》之文本,按照孔颖达的说法,它们有体、用之别,即所谓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可是,周代又有六之说
王安石「以《礼》解《》」的《诗经》学
作者:张鸿恺  来源:弘光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诗经  以礼解  熙宁变法 
描述:态,以呈现王安石《诗经》学在政治背景之下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及 学术特徵。
·豳风·七月》与《周礼》“豳、豳雅、豳颂”之关系考述
作者:刘茜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龠章    豳雅  豳颂        《诗经.七月》 
描述:七月》以及用豳龠与颂合奏《豳风·七月》。
试论杨维桢妇女的独特价值
作者:魏红梅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维桢  妇女  独特价值  薮》  汉魏六朝  艺术价值  胡应麟  诗歌 
描述:试论杨维桢妇女的独特价值
论《薮》对古诗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的确立
作者:孙琴安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体  创作原则  审美标准 
描述:明代胡应麟的《薮》是中国一部经典性的诗论专著。本文对其确立的各种诗体的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认为清代的有些诗论主张和审美观念,都曾从中吸取过有益的养料。文中并对胡应麟确立
关于王安石使辽与使辽的考辨
作者:张涤云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使辽  送伴使  使辽  考辨 
描述:辨。[著者文摘]
论杜丽娘习《》的反理学意义
作者:刘冬颖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牡丹亭  杜丽娘  理学 
描述:是要名教符合人情。
试论王安石《新义》在《诗经》阐释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作者:孙宝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新义》  《诗经》阐释史 
描述:王安石新学以礼解经,切近时用,并长期作为官方学术,影响到宋室南渡之后。随着宋孝宗继位,大兴洛学,荆公新学才日渐衰微。然而,《新义》在《诗经》阐释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的笺注模式既有对郑玄的扬弃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