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墓园重建的规划设计
作者:黄镇梁  来源:古建园林技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明代戏剧  规划设计  墓园  重建  牡丹亭  文化部  建筑文化  临川四梦  莎士比亚 
描述: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以《临川四梦》牡丹亭等剧作蜚声于海内。梅兰芳先生称颂他是与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同时期的剧作家,并以有汤公而自豪,以演汤先生名著而欣幸。文化部为纪念汤显祖提出重建汤显祖墓的设想,当地文化
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与发展:以浙江遂昌汤显祖文化为例
作者:叶小青 朱跃波 谢芝兰  来源: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人文化旅游  名人文化旅游  品牌  品牌  遂昌  遂昌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名人文化旅游是旅游资源中的一大金字招牌,创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名人文化旅游品牌,能大大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浙江省遂昌县汤显祖文化旅游品牌的创建过程,分析了创建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优势,论述
遂涉徘优体,将延岁月身:汤显祖的创作巅峰及其经济与性命之学
作者:黄莘瑜  来源:明代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  创作心态  内省  自我 
描述:惕厉的同时,伤感却也难以掩藏。其胸中块垒不销,则排遣抑郁的需求,便注定和内省反思的历程相诘并存。而戏曲「小文」或「民间小作」的性质,即恰好为种种规范、顾忌下之真性情、真话语,或对真实自我、世界的想像,提供舒展弛放的场域。并且这三出以「情」为角色核心的戏剧,都同样指向「主人翁」何在的求索。因此汤氏剧作除了关涉娱乐和生计,当不乏对生存实相的揣摩与观照。本文将试图从张力浮现的主要成因和场域,说明汤氏思想、心态的曲折变化,并为其戏剧创作巅峰期的届临,提供可能的理解途径。
西方音乐表演观念
作者:王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西方国家 
描述:西方音乐表演观念
传承民俗文化 拓展发展空间:遂昌举行“汤显祖文化·劝农”
作者:杨倩倩 张科  来源:浙江林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县  文化景观  发展空间  民俗文化  仪式  明代  长三角  传统农耕文化  县政府 
描述: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这首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在遂昌人中传唱了一代又一代,也传到了3月30日举办的2009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的班春仪式上。
打造传统文化品牌 建设休闲旅游名城:2009遂昌“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政策瞭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  文化品牌  农耕文化  小规模  旅游名城  活动  生态产品  金山  句号 
描述:金山林海钟灵毓秀,仙县遂昌招宾引朋。2009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为期四天的2009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暨仙县遂昌休闲游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整个活动按照小规模、大宣
政治表达与情欲伪装:精神分析视野下的汤显祖与《牡丹亭》
作者:刘冬梅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牡丹亭  精神分析  政治理想  弗洛伊德  潜意识  伪装  柳梦梅  人物形象 
描述:为: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
打造传统文化品牌 建设休闲旅游各城:2009遂昌“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浙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遂昌  汤显祖  文化品牌  休闲旅游  文化名人  建设  原生态  小规模  农耕文化  活动 
描述:金山林海钟灵毓秀,仙县遂昌招宾引朋。2009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为期四天的2009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暨仙县遂昌休闲游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整个活动按照小规模、大宣传,原生态、创特色.重和谐
打造传统文化品牌 建设休闲旅游名城:2009遂昌“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浙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  汤显祖  汤显祖  旅游名城  旅游名城  休闲  休闲  传统  传统  小规模  小规模  原生态  原生态 
描述:金山林海钟灵毓秀,仙县遂昌招宾引朋。2009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为期四天的2009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暨仙县遂昌休闲游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整个活动按照“小规模、大宣传,原生态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看
作者:赵渭绒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理论  戏剧理论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虚实手法  虚实手法  情论  情论 
描述: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文坛的双子星座,他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他们生活年代的相近且都逝世于公元1616年,这种巧合进而激发了学者的研究热情.然而两者的可比性并非由于以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