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北宋古文家对柳宗元古文的接受研究: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为例
作者:栗世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柳宗元  北宋古文  古文接受  接受美学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描述:佛教,所以对柳宗元的接受,历来众说纷纭。本论文从不同人物,不同观察视角对柳宗元的接受情况进行梳理,从而探讨不同人物对于柳宗元古文接受的深层原因。欧阳修作为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他继承了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晚清古文研究——以陈用光、梅曾亮、曾国藩、吴汝纶四大古文
作者:柳春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古文  桐城派  声音现象  曾国藩  古文教育 
描述:成为古文家研究的对象。而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南士人试图以古文的气势来挽救桐城文章的空疏,强调文与“事”的结合,但终是在古文、骈文内部进行调整,未能找到与时代新事物相称的古文艺术形式,难以像韩愈
论由乞
作者:王闿运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193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信用  隶体  六书  笔迹  乾嘉  重名  古文  周礼  经典  人为 
描述:贼可畏。读由为勿。以致经典由字。不知下笔。世人奉为圭臬。鬼遂成丑语矣。周礼三大
拜和再拜
作者:江龙山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稽首  空首  涵义  荀子集解  解释  周礼  王先谦  古代汉语  古文  礼节 
描述:“再拜”一语常见于古文中,表示一种恭敬的礼节,然而它的确切的涵义却往往被人所忽略。要彻底弄清什么是“再拜”,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拜”。拜的涵义非常复杂,古代有九种拜法。《周礼·春官·大祝》:
战国齐“徙甿”玺与“爰土易居”
作者:葛英会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玺印  玺文  战国时代  说文  功用  形制  齐国  古文  周礼  古玺 
描述:《古玺汇编》0322、0198——0202所揭六方玺印,尽管大小不一,形制及玺文字数亦不尽一致,但玺文内容大体相同,是具有同等功用的同类玺印。此六方玺印,其大者可逾方寸,小者亦较一般私名印为大。形制可分二种:一种为方形(正方或长方),阴文,四周有边框;另
文无易稿从容就 口不择言表里真
作者:李春林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竟陵派  言表  周亮工  散文小品  明末清初  正统文学  古文  小品文  公安派  袁宏道 
描述: 古人有“刚日诵经,柔日读史”的说法,可见什么时候读什么书还是很有讲究的。对于我这样的日常琐事多,活得比较拘谨、单调的人来说,最适合读的大概就是那些任情达性、清淡隽永的散文小品了。比如这一个月,就是《晚明二十家小
古文中的丫叉章法
作者:张军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丫叉句法  丫叉结构  钱钟书  章法  文章结构  古文  次序  王安石  文章形式  褒禅山 
描述: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丫叉句法》中讲:“句法到章法,都运用‘甲乙——乙甲’的次序,逆接遥应,而不顺次直下。”这种丫叉结构,句法中有,章法中也有。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主要列举了大量的丫叉
朱右及其《唐宋六家文衡》述考
作者:黄强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选本  唐宋八大家  古文  流派  南宋  中国文学史  苏轼  经历  曾巩  王安石 
描述:朱右及其《唐宋六家文衡》述考
北宋诗文
作者:胡守仁  来源:江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西昆体  地主阶级  晚唐五代  韩愈  柳开  范仲淹  散文  古文 
描述:以诵读,而在于“古其理,高其意”,“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为当前的
三族·九族·五服
作者:曹保顺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服  亲属关系  九族  丧服  宗族  合称  父族  古文  周礼  所指 
描述:在古文中,经常有"诛灭三族"、"株连九族"、"亲在五服"等说法。那么,三族、九族、五服所指为何呢?三族,是三种亲属的合称。这三种亲属究竟涉及哪样一些人,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父、子、孙(参见《周礼·春官·小宗伯》),有的说是父族、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