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兵器的轻重”到“中西的贯通”
-
作者:王德先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书 王安石 《说唐》 兵器 《荷花淀》 阅读中 想象与联想 亚里斯多德 司马迁 项羽本纪
-
描述:从“兵器的轻重”到“中西的贯通”
-
中西历史巧合
-
作者:一再 来源:视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元前 汤显祖 莎士比亚 中国戏剧 康熙皇帝 巧合 俄罗斯帝国 开创 东西方文化 世界
-
描述: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史记》中所载的中国炎帝、黄帝同时代。两者俱为东西方文化始源。二、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代,两人年龄只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三千余年的东方
-
建筑与城市建设
-
作者:鮑鼎 来源:科学大众(中学版) 年份:195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城市 住宅 建筑与城市 黄鹤 团建 平面布局 西洋 白塔 形式 解放
-
描述:一我國城市現有建築情况的介紹 目前我國城市中的建築,可以分為两部分來介紹。一部分是解放前遺留下來的建築,另一部分是解放后新建的建築。解放前遺留下來的建築,由於舊中國社会的特點,在建築形式上又可分為舊式的,即一般所说“中国式”的,和西洋式的两大類
-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看中西生死观
-
作者:周园园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牡丹亭 生死观 生死观
-
描述: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
中西爱情剧和女角塑造的比较
-
作者:李万钧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剧 爱情悲剧 中国戏曲 女性形象 《奥德赛》 奥尼尔 《牡丹亭》 《西厢记》 剧作家 中西戏剧
-
描述:《奥德赛》的另一种价值,这是亚氏始料不及的。荷马既是第一个伟大的史诗诗人,又是第一个伟大的戏剧诗人,这是亚氏说过的。《奥德赛》就是西方文学“大团圆”的第一部作品,从戏剧角度说,也是这样。 西方的爱情剧不乏“大团圆”的佳作。莎士比亚大量爱情剧的结局是大团圆的。《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的一个特点,就都是两对以上情人的大团圆,可称之为集体团圆的喜剧。在莎氏描写爱情的剧本中,欢乐的喜剧大大超过死亡的悲剧,这是不可不加注意的。17世纪法国高乃依的名剧《熙德》违反古典主义原则让一对冤家大团圆。莫里哀的名剧《伪君子》、《悭吝人》中的对对情人全是大团圆。18世纪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姻》中的费加罗与苏珊在人间成为眷属,19世纪歌德的名剧《浮士德》中的男女主角在天上团圆。举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擅写爱情悲剧
-
绿色建筑应是更舒适的建筑
-
作者:林妍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绿色建筑应是更舒适的建筑
-
《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
作者:孙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描写词语 分类 文化
-
描述:《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
《牡丹亭》称谓语的英译语料库辅助研究
-
作者:禹琳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称谓语 翻译 文化
-
描述:本。本文作者借助平行语料库,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个文本进行详细的对比与分析。该研究表明,由于英汉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称谓的不同。英汉称谓系统有共性也有差别,但在其翻译过程中,汪
-
《牡丹亭》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
作者:潘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民俗学 文化
-
描述:、精神民俗等方面,对《牡丹亭》中的诸多纷繁的民俗事项进行分类和探讨,发掘其间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挖掘作品中的民俗事象,论述这些民俗事象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分析对作品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其文学价值。
-
《周礼》饮食制度述略
-
作者:蔡锋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饮食制度 饮食结构 文化
-
描述:基础。但与后世的饮食水平相比,其饮食结构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