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诠释学视角解读《牡丹亭》不同英译本
-
作者:杜丽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诠释哲学 诠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视角 视域融合 牡丹亭 效果历史 翻译研究
-
描述:,及其对翻译研究的不容忽视的启示和意义,同时结合《牡丹亭》三个英译本,对其文化词语和典故的翻译特色和翻译风格,以及诗歌部分的翻译风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目的在于利用诠释学视角研究说明由不同译者翻译会
-
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研究
-
作者:彭启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心学诠释学 儒学
-
描述:心学诠释学思想的先声。就其具体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孟子的“良心”说,是陆九渊“本心”说的思想源头,甚至作为陆学核心概念的“本心”一词也直接取之于孟子。(2)孟子的“居仁由义”说
-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
-
作者:张文修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生命实践 经典诠释
-
描述:注疏之作,他以生命实践为经典诠释的形式,相比之下,儒者注经成了等而次之的学问了。
-
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方法 陆九渊 学思 心学 “六经注我” “格物” 学术理路 相统一
-
描述:陆九渊倡导的“六经注我”不属于文本诠释方法,而是一种为学的路径。陆九渊对“读书”、“格物”、“穷理”、“道德本心”诸问题的分析,透显了他力图使“尊德性”与“道问学”相统一的学术理路,
-
五礼规制: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三)
-
作者:许结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礼规制 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 《礼》经 文学研究 周朝 《周礼》
-
描述:中国古代礼法制度以礼治为本,以刑治为辅;以礼治为经,以刑治为权;这一点比较突出地表现在汉代经义决狱,以礼义指导刑法之意义。正因如此,古代王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广大周备,涉及到人伦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论
-
几部中国古代爱情戏剧内容之比较
-
作者:文加典 来源: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剧内容 中国古代 反封建礼教 李香君 《牡丹亭》 《西厢记》 爱情戏 自由婚姻 柳梦梅
-
描述:几部中国古代爱情戏剧内容之比较
-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与科举取士
-
作者:陈频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教育 中国古代 科举取士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帝 儒家学说 科举制 王安石 封建统治者 考试制度
-
描述: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与科举取士
-
中国古代地租与田赋思想的演进
-
作者:巫宝三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租 中国古代 《禹贡》 田赋 《周礼》 土地所有者 思想家 黄宗羲 租庸调制 统治者
-
描述:(一)引言封建社会的财富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来源,亦即主要来源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民的劳动。地租一词,是指土地所有者,凭据土地所有权占有部分农业生产品。田赋,有时称“税”,是国家以土地为对象所课征的财政收入。此外,还有徭役,它是统治者为兴建城廓和宫室等...
-
关于中国古代定量制图学的新史料
-
作者:钱健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制图学 新史料 《禹迹图》 绘制地图 朱墨 中国古代 舆地图 朱思本 李约瑟 矩形网格
-
描述:关于中国古代定量制图学的新史料
-
论中国古代历次改革的异同及其规律
-
作者:方兢 来源:宝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经济改革 桑弘羊 政治改革 中央集权 经济体制 变法 社会体制 王安石 经济权力
-
描述:察,并对各次改革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发现历次改革的产生,既有其当时的具体原因,又有着共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既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又有着相同的原则。各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