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28)
期刊文章(1653)
学位论文(38)
会议论文(38)
图书(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400)
地方文献 (81)
非遗保护 (55)
红色文化 (10)
才乡教育 (10)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1(560)
2010(218)
2008(166)
2007(126)
2005(64)
2004(58)
1993(27)
1986(38)
1985(26)
1984(25)
按来源分组
深圳特区报(19)
深圳商报(6)
深圳晚报(3)
广州日报(3)
瞭望(3)
深圳史志(3)
中国城市经济(2)
出版广角(2)
先锋队(1)
中国房地产报(1)
觏的吉凶观
作者:崔伟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删定易图序论》  《删定易图序论》  吉凶观  吉凶观  周易  周易  五行  五行 
描述:人"之"人"是指为天之所为的圣人,圣人起着榫接天人的不可或缺之作用。
觏诗歌简论
作者:邹自振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诗歌  评述  评述 
描述:觏的诗歌在宋诗中独具一格。他的诗内容比较充实,常常涉及政治的得失和人民群众的疾苦,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他生活时代的面貌。从艺术上看,他的诗歌雄劲质健,清丽婉转,极有情致,诗的意境和用词造句较为奇特
纪恒简历
作者:暂无 来源:风光(时代名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纪恒简历
浩眼中的西点
作者:暂无 来源:餐饮世界(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浩眼中的西点
脸谱
作者:邰筐  来源:方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变得扑朔迷离,从而引发了公众的种种猜测,并引发了一场从法律到人性和命运的大讨论。 浩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一张张脸谱被勾勒出来。这一张张脸谱,像川剧变脸的道具,一副副在记者脑海里快速变换
《少室山房笔丛》札记一则:关于《补江总白猿传》的再思考
作者:张庆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补江总白猿传》  编撰意图  反思 
描述: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以为《补江总白猿传》乃是"唐人以谤欧阳询者",此说影响颇大.本文考察自上古至初唐时期人们的信仰观念,对((补江总白猿传》之编撰意图提出反思.
追寻润物无声的语文课堂:刘绍棠先生《师恩难忘》有感
作者:朱先云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刘绍棠  故事  小学老师  语文教师  无声  乡村  种子  话语  三年级 
描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在思索、在探寻,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翻开飘着墨香的课本,苏教版第九册第一课,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师恩难忘》吸引了我。罢,深深陶醉其中,陶醉在田老师
青春的记忆和怀念:徐芳诗集《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小记
作者:谢冕  来源:星星(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和徐芳相识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女诗人不多,她的写作很出色,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后二十余年中,我们只是偶尔见面,但谈诗的时候很少.这次她的新诗集要出版,出版方和她本人都希望我能写几句话.徐芳在给我的信中说起"真可以歌唱"的八十年代,她自言"一直沉迷其中",认为是"进入青春期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诗歌的芬芳:徐芳的诗集《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
作者:张闳  来源:星星(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上海写诗",这句短语是一个矛盾修辞.长期以来,这座城市仿佛就是柏拉图笔下"理想国"的实现,总是致力于把跟诗相关的事物排斥在外.极度膨胀的城市,使一切都变得需要精打细算,以维持快速增长所必须的利润,物质挤满了城市空间,精神和情感如同城市绿地一样急剧萎缩.
十万家灯火 八百里湖山:绍兴山水人文美联
作者:史明昭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绍兴市  山水  人文美  春秋时代  思想家  王安石  文学家  山阴 
描述:浙江绍兴市历史悠久,古称会稽、山阴,是春秋时代越国故地。这里山青水秀,风光秀美。正如北宋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咏唱的那样:"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园"。出自那里的诗文名篇,往往饱含一种特有的山水韵味。